我的体育生活: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体育
对于中国70后的这一代人来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个口号从他们一进入校园就开始耳熟能详,这个口号构筑了他们对体育最初的印象。
今年41岁的孙晨东是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位银行职员,他回忆说,上小学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开运动会时,每个班走队列时都喊的这个口号,“那时没有现在孩子这么多的个性化口号,大家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虽然有些单调,但孙晨东认为,其实口号这种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这句话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确实已经扎入所有小孩子的心中。
“我上小学那会赶上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那会全国对体育的热情让人至今难忘。那届奥运会上,从许海峰的第一块金牌,到女排夺冠,一个个经典场面至今还让人难以忘怀。”孙晨东说,小时候的自己觉得体育非常神圣,就是因为见过这些场景。
上世纪80年代,诸多体育大事件感动、影响了很多中国人。孙晨东也不例外,他说当时的学习压力并没有这个年代的孩子们大,大家对德、智、体全面发展还是发自内心的认可的,所以体育好、会运动的孩子在班上很有威信。他说自己那会最喜欢的项目是乒乓球,每天书包里都会藏一块球拍在书本中间,课间、放学后,只要有时间就约着同学找地方打球。“比如说课间吧,我们会把课桌收拾出来,中间搁上文具盒,两个人就在那小小的‘台子’上对打,直到上课铃响时才罢休。”
孙晨东说,其实自己知道“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时,这句话已经诞生了30年了,那时自己小,和很多孩子一样并不知道这句话出自何人、何时,只知道体育非常重要——和人民密切相关。“我现在还认为,这句话对我们那代人最大的意义就是,它让我们用一种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体育。”
虽然自己并没有走体育这条路,但体育却一直没有离开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孙晨东说,虽然自己不是练体育的料,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乒乓球爱好者、足球迷。他说喜欢打乒乓球应该会伴随他一生,而作为一个阿根廷队的球迷,时不时就有一个期盼,有时哪怕是沮丧,也极大丰富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