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健身如何健康又安全 运动量有学问

  李敏刚拥有个“很男孩”的名字,但她却是如假包换的女大学生。眼看夏天将至,同学们、朋友们早就开始了锻炼、减肥,向来反应迟钝的李敏刚近期才开始着手。
  听说夏季健身在高温的“加持”下更有助于脂肪消解,李敏刚除了花大几千元在学校附近办了健身卡,也在小伙伴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天三次的跑步计划。“前几天还好,有朋友相伴一天3至5公里跑圈也还能忍受。”但随着北京气温的持续升高,日常锻炼并不系统的李敏刚有些吃不消,甚至有过中暑的症状。
  和李敏刚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公司白领李丽,在气温适宜的季节里,李丽也能坚持室内或室外锻炼,但随着气温升高、紫外线强度增加,李丽反倒放弃了户外锻炼。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可能晒黑、晒伤皮肤,还有可能对眼睛造成影响。
  李敏刚和李丽,一种是夏季前后的“爆发式锻炼”,一种则是“佛系锻炼”,基本代表了夏天大多数人的锻炼态度:担心身材不好被耻笑,疯狂锻炼者有之;担心天气不好,给皮肤、眼睛造成更不利影响者也有之。不过专家建议,夏季锻炼虽有需要注意的方面,但只要做到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大可不必走两个极端。
  其实,夏季锻炼在科学指导的基础下确实能达到其他季节难以达到的效果,但最好在初夏甚至春季就开始有意识准备。比如养成固定的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避免夏季的突然上量,这不但无法达到锻炼目标,还有可能对身心造成损害。从一般规律来说,夏季锻炼还是要相对减少训练量,尤其是减少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的室外训练,避免阳光直射造成紫外线辐射、臭氧中毒等。对于担心皮肤受损的爱美女士,专家则建议,只要做好防晒工作,夏季适度的户外锻炼还是必需的,在不少健身专业机构,已经推出了一些高温锻炼项目,有助于锻炼者增强热耐受能力、提升锻炼效果。与其“花钱找热”,不如利用夏天得天独厚的条件,按步骤、按节奏每天进行一小时左右的室外锻炼,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

小贴士

  夏季锻炼尤其是户外锻炼训练量应该相对减少,但这也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锻炼习惯等。一个普遍的标准是,训练量应该保持在其他季节的60%—70%为宜。另外,夏季锻炼在做好补水、防晒等保护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佩戴专门的防紫外线眼镜,避免眼睛受损。(转自5月28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