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首创 拓宽全民健身广阔空间——锚定基层 利民惠民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健康中国的根基在于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体现为一个个经典的服务案例,这是一幅幅趣味横生、写意民生的实操图景。其中值得称道的变化是:基层全民健身的红红火火,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热热闹闹,而是通过下沉扎根而形成的角色转换、模式创新、文化塑造、保障有道,最终表现的落实成效。
基层全民健身工作玩不得花拳绣腿,做实至关重要。一是经费的保障,二是政策的导航,三是示范典型的引领。这三个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均有实招、细招、强招。
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足球场地经费拨付,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明确和细致的要求,每一笔经费督促基层用在实处、落在实处。据了解,体育总局年度全民健身经费预算全力向基层倾斜,支持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保障基层各有关门类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体育赛事活动开展、群众体育组织建设。
政策的发布更是做到了既瞻前也顾后,以保障政策初心与人民群众满意的靶向契合。体育总局通过调研、研判及与基层政府、体育部门的协同构建与推进,周全考虑全民健身政策发布后在基层执行可能面临的困境和纾解方式。兼顾科学设计与地方政策保障的结构均衡,专业人员与服务体系的双重补位,不忘初心与人民认同的价值追求,政府引导与市场协同的有效推进,从而有效提升了全民健身相关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效能。
好的模式在哪里,就跟到哪里;出众的方式方法在哪里,就找准时机推出去。从体育总局刚刚在江苏张家港召开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会,到即将在广东梅州召开的基层足球交流活动,示范典型的引领,已成为基层全民健身工作最重要的抓手。对基层情况摸得清,对百姓需求跟得上,真正得以做到服务的需求测度和靶点识别均有的放矢,以实干思维办出新特色、探出新路径,真正利民惠民。(转自11月21日《中国体育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