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体育总局帮扶干部系列报道之三


两年时间,孙家宽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三祝村的沟沟壑壑、一家一户都印在他心里。如今,驻村工作接近尾声,一封“希望孙家宽同志在我们村继续留任”的村民联名手写信道出了三祝村百姓对第一书记质朴而深厚的感情,“我们舍不得他走。”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在去查看水井的路上,孙家宽的车子陷入松软的黄土里出不来,一个电话,村民王志勇赶忙开着三轮车前来帮助,“孙书记,您没事吧?”山西汉子话少,但感情深。王志勇是村民王八八的儿子,去年,一场大火把他家的六间房屋全部烧毁,孙家宽连夜写了情况报告,把王八八家列为突发严重困难户,申请救济补助。孙家宽等人捐款帮助建造房屋。如今,王八八的新房和院落焕然一新。

提起这件事,王八八和老伴十分感激:“孙书记把所有能想到的都帮我们想到了,拿了米面油、棉袄被褥,还帮我们申请困难户,安排了防火公益岗,每天60块钱。”村民们提到这件事赞不绝口,邻居帅栓娥说:“孙书记捐了钱,王八八为了感谢他,给他拿了鸡,孙书记说不能白拿老百姓的东西,又拿钱买了下来,实际哪有那么贵的鸡啊!”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是孙家宽驻村帮扶的重要工作,他时刻关注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去年,孙家宽发现独居老人刘玉凤好几天没在村口聊天,就去家里找人,看到她腿部化脓,立刻开车带着老人去医院。协调医院专家进村义诊、送药下乡;联系社会力量为村民捐赠米面油和日常生活用品;每次回北京都惦记着给乡亲们带药、带东西,让老百姓列出清单,不收钱……孙家宽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是一名军转干部,要永远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共产党的干部吃苦在前”

百姓的事无小事,对于孙家宽本人,再大的事也是小事。驻村工作期间,他面对个人的家事难事,没有分心走神,也没有休过年假,始终以村为家、安心工作。

孙家宽的宿舍是村委会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屋子,条件艰苦朴素,但干净整洁,叠成豆腐块的被子不仅保留着军人时期的印记,还时刻提醒他是一名共产党的干部。村委会会计冯小娇说:“这就是半间房,夏天热得受不了,书记去县城买了风扇,还从北京带来锅碗瓢盆,米面油盐也是自己买的,没花过村委会一分钱。”

不给当地群众添麻烦是孙家宽的准则。“村里提出给我建一个带淋浴的卫生间,我谢绝了。不是不想建,而是那个时候不能建,得先把老百姓的洗澡问题解决了再说,共产党的干部就应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民情日记里实实在在地记录了他的心声。

眼下虽已临近离任,但孙家宽依然像往日一样穿梭在田间地头、百姓家中,思考着、忙碌着、奋斗着,与乡亲们一起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未来发展乡村旅游,扩大蘑菇种植,建太阳能浴室,办老年日间料理中心,村里有钱了就让老百姓免费吃饭……”他的心依然牵挂着三祝村。

立足帮扶岗位建新功

不只是孙家宽,体育总局选派的帮扶干部刘威、王中杰、李永强、张家石在山西繁峙、代县、贵州织金的帮扶岗位上主动担当作为,把实事办在老百姓心坎上。

近两年,山西繁峙县、代县突出体育特色,在助力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基础上,在赛事帮扶、健康帮扶、消费帮扶上,持续探索创新“体育+”综合帮扶模式。王中杰说,体育帮扶在代县既是群众所想、所期、所盼的暖心工程,也是群众所感、所享、所乐的民生工程,代县体育正向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身需求的方向大步前进。刘威表示,体育总局整合系统资源优势,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为繁峙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在贵州织金县,李永强积极推进体育帮扶综合体的“五个一”工程,即创建一个体教融合示范县,打造一个体旅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一个全民健身中心(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实施一个农业产业项目,推出一项山地特色体育品牌赛事,向乡村传导中华体育精神。他个人还资助了两名经济困难的学生。李永强说:“真挂实干天地宽,挂职干部要从‘客人’向‘主人’转变,实实在在调研、体验、学习、思考、干事,才能为老百姓谋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情暖乡土间,奋进正当时。体育总局选派的帮扶干部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团结带领群众把乡村变成干事创业的热土,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转自6月29日《中国体育报》03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