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运动会多元体验激发体育活力——趣味运动打造社区生活新亮点

结合当地特色精心设计、组织开展趣味运动项目,更容易让社区运动会接地气,更能够把比赛办到群众心坎儿里,更吸引居民参与,让运动健身在社区蔚然成风。

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历史人文气息浓厚,一大批弥足珍贵的红色印记在这里积淀传承,现共有红色文化遗址14处、历保建筑14处、文保建筑22处。如今,当地结合红色主题将石门二路街道的红色历史基地、场馆串连起来,开展“趣味体育+红色文化”特色品牌赛事,通过主题寻访活动前往各红色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弘扬城市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趣味运动形式,拓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此项赛事自2017年至今已举办5场主赛10余场副赛,参赛队伍300余支,扎根基层、覆盖面广,成为上海市经典“体育+文化”赛事。据介绍,石门二路街道在举办的定向赛类型中有红色定向赛、白领文化定向赛、亲子趣味定向赛等,为居住在这里的不同年龄、不同国籍、不同性别的人群搭建社区运动会平台,让大家在运动中结识新朋友,增强社区的粘连性。

与城市社区运动会相比,村镇里的趣味运动会更加一呼百应、热闹非凡。今年6月3日,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一场“枣运动 邻距离”夏季运动会精彩上演,趣味十足的比赛项目吸引了300多名村民参与,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喜迎端午、共庆丰收。比赛既有短跑、拔河等传统项目,也有赛龙舟、大丰收、力量大比拼、车轮大战等趣味项目,场上竞争激烈,场下观众也是热情高涨,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村民纷纷表示:“趣味运动会既锻炼了身体,也增强了团队意识,让我们感受到农民体育和传统文化的双重魅力,这个端午节过得很有意义。”枣庄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农村办赛更多的是以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积极性、提高健身意识、营造文明乡风为主,在项目设置上挑选紧密联系实际、趣味性强、门槛低的运动项目,让农民将平时在劳动生产生活中练就的力气和技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把比赛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社区运动会同样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点赞,活动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举办9届,覆盖全区13个乡镇街道121个社区,每年都有近2万群众直接参赛,辐射带动关注人群10万人次。为了让比赛更接地气,滨城区社区运动会确立了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友谊赛与有奖赛相结合、日常活动与大型活动相结合、竞技与娱乐结合的办赛思路,比赛既有广场舞、太极拳、健身气功、健身球操、健身秧歌等群众赛事项目,也有同舟共济、托球跑接力团体合作项目,还有保龄球、套圈、足球九宫格、飞镖、篮球定点投准、慢骑自行车、旱地龙舟、踢毽子、重拳出击争霸赛、跳绳等个人单项竞技比赛项目。大部分项目与游戏形式结合,通过多种特制新颖器材实施,趣味性极高。同时,以各种节庆体育活动为补充,组织社区侧重开展绿道健身、拔河、自行车骑游等活动,村居侧重开展秧歌、腰鼓、健身气功等活动,学校侧重开展健身操、篮足排三大球、乒乓球活动等,社区运动会已带动当地全民健身运动蔚然成风。(转自11月7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