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课怎么上——体育教学优化升级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在新版课程标准发布后,更新体育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评价,加强组织课内外训练和体育竞赛。

锚定“教会”,让体育在课堂教学中生根。纬五路第二小学副校长李小辉介绍,为让学生完整掌握了解一项运动技能,学校积极尝试探索实施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拓展教学资源,注重情境创设,进行线上+线下双路径实施过程性评价。

以篮球为例,学校大单元教学把篮球项目的技能教学设计成不少于18课时的连续单元教学,从球感练习到上篮投篮,从单人技能到多人配合,从对抗训练到分组比赛,让学生对一个体育项目有完整学习和体验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会让学生观看所学体育项目的比赛视频,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如“青蛙跳荷叶”“老鹰捉小鸡”“穿越隧道”等,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锻炼体能,提升技能。

学校还依据体育教师所带班级多、学生多的特点,采用了“线上+线下”双路径评价模式。“线下评价”主要依托体育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学习、练习、比赛的表现,进行客观、有针对性的反馈评价。“线上评价”则是依托钉钉群,对学生阶段性的训练成果进行反馈、点评。学生将自己的课堂所学,经过练习后,录制成小视频,教师进行“在线评价”。

聚焦“勤练”,让体育在常态练习中积淀。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较为充足的运动时间,保证练有实效。学校充分利用每天下午的阳光大课间,开展“篮球大课间”“足球大课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运动技能。

学校体育组设计了一套涵盖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家庭运动手册”,从锻炼项目的推荐指南、技能练习的评价标准到每日锻炼的自评记录,全方位科学化地鼓励、指导学生在家坚持技能的练习、体能的提高。“体育课+大课间+家庭运动”,力争达到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体育运动负荷。

搭建平台,让体育在竞赛中升华。李小辉介绍,在体育教学中,每节体育课都设计了游戏或竞赛环节,包含了对抗游戏、技能竞赛和团队比赛等形式。此外,学校结合体育特色,搭建了三大赛事平台。“暖娃杯”班级篮球联赛和家长篮球联赛、“校长杯”足球班级联赛、全员趣味运动会。每年定期举行,逐步形成了赛程规范精细化、全员辐射进阶化、学生参与自主化、精准定位课程化的联赛风格。(转自9月22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