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课怎么上——优选体育大餐让学生学有所长
“不仅能开足体育课,上下午还有网球创意大课间、体育社团课,学校充满了体育元素。增加了39门特色课程,学生有充分的运动选择。有了优选体育大餐,孩子们的兴趣可高了。”温州市龙湾区第一小学的学生家长说。
据温州市龙湾区第一小学校长王青云介绍,按照新课标要求,学校严格按照课时标准开足各年级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三到六年级每周三节,每天上午、下午还有各半个小时的大课间活动,确保每天学生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课后服务管理阶段也增加了运动特长和兴趣的体育社团课程,保证学生充分享受运动乐趣。
“课堂教学为主导、体育社团是辅助、校园竞赛为依托。”王青云说,“‘教会’是体育课堂的基本目标,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勤练’是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根本手段,为了夯实课堂学习成果,提高学生运动实效,我们在课后服务阶段和大课间活动上下工夫。从学生兴趣出发,丰富课间操内容,创编了网球特色的网球操,有效增强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向网未来》创意大课间,是全体师生最期待的运动时刻。同时,校长、正副班主任同时参与到课间操的锻炼中,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做表率,着力营造全员运动的健康氛围。此外,还有田径运动会、学校体育节、亲子运动会、校园吉尼斯三大行动的系列竞技赛事,给学生提供竞技的平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在保量的基础上如何做到保质,师资是最重要因素。为了弥补在编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向社会招聘网球、足球、田径、游泳专业特长老师,充实体育教师队伍,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王青云说:“这些老师参与学校的所有体育教学事务,还担任班级的副班主任,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确保了体育活动的高效开展。”据龙湾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龙湾不断深化体教融合,探索出学校社团和体育协会的结对模式,除鼓励青少年俱乐部、体育协会进校园外,还积极输送体育专业教练充实学校社团师资,解决学校难题,开创一条大社会办大体育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转自9月22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