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需要“三个确保”

据国家统计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有92.64%的大众通过个人自发方式参与到冰雪运动之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指出,中国实现了超过三亿人从事冰雪运动的目标,这是前所未见的伟大成就,将成为本届北京冬奥会向中国人民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重大贡献,也将从此开启全球冰雪运动的新时代。我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重大承诺的实现,成为我国人民体育的重大事件。因此,为了发展冰雪运动,发展好人民群众的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必须用好、传承好北京冬奥会的这一重大遗产。本文认为需要“三个确保”,在三个方面给予重视,推动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

一、确保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体育运动是文明、健康、愉快的休闲方式。党和国家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运动,人民群众体育健身热情高涨,全民健身参与程度大大提高。体育运动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了力量。特别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业余爱好、休闲方式、生活方式。

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我国作出了巨大努力。包括扩大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构建群众身边的冰雪运动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群众性冰雪运动发展机制,不断降低参与冰雪运动的门槛,形成人人想参与、能参与、乐于参与的冰雪运动的局面。各地、各行业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形成保障机制,全国上下一盘棋。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宜冰则冰、宜雪则雪,室内室外同步发展,推动冰雪运动“四季拓展”。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推广仿真冰仿真雪等新技术,建设气膜馆、可移动冰场等简易场馆,推广普及旱地冰壶、滑轮等新项目,更多群众参与冰雪运动。

观察本次冬奥会,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因为热爱,念念不忘”“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人民群众对冰雪运动的热爱是冰雪运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说明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的业余爱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爱好,是人民群众走向文明进步健康生活的标志。同时,标志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保持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局面,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的全民健身战略。传承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遗产,移风易俗,提倡运动健康休闲方式,推动体育运动普遍发展。保护好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满足人民群众业余爱好的需求,使人民群众的业余体育运动成为推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的活力和动力。

二、确保学校体育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的基础作用

青少年学生是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基础、是主力军。同时,学校体育还是我国竞技体育水平提高的基础。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运动,是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增强的基础。青少年学生是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重点人群。学校体育,功不可没。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学校开展百城千校“爱冰雪、迎冬奥”全国青少年主题活动,制定冰雪项目技能等级标准。深化体教融合,实施冰雪校园计划。制定冰雪运动传统特色学校相关标准,全国冰雪运动特色校已达2062所。将冰雪运动知识纳入学校体育课,举办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竞赛,提高冰雪运动在校园中的普及程度。举办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冬令营、世界雪日等活动,组织开展全国青少年冰雪项目U系列赛事、中国青少年滑雪大奖赛等,开展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夏(冬)令营、冰上亲子、冰上龙舟、雪地足球等活动。

观察本届冬奥会,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大多数是青少年、大多数是在校学生。这“两个大多数”说明,学生是冰雪运动的主力军,也是竞技运动的主力军。苏翊鸣等一大批青少年学生登上奥运舞台,争金夺银,展现新时代一代新人的精神风貌,成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靓丽风景,鼓舞亿万青少年积极向上、精神昂扬、团结奋进,成为本次冬奥运会的热点和重大收获。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传承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遗产,推动体教融合,加快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使学校体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供给侧。保持冰雪运动热潮,学校体育人才济济,才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济济的可靠保障。没有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就没有解决竞技体育人才储备的问题。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实践证明,学校体育要从体育进学校,进课堂,逐步到体教融合,学生体育进社区、进家庭、进学生日常生活。变强制性教育活动,为学生自我爱好、自我行动。要构建学校体育自己的冰雪运动联赛,吸引国内外青少年学生参加,推动我国学校体育运动水平提高。学校体育发展好了,竞技体育才能人才济济,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遗产才能够持续发展。

三、确保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奥运遗产有效传承和利用

参加体育运动是人民群众富裕生活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保障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体制机制,要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原则,创新群众体育爱好保护机制、群众体育参与机制、竞赛机制、奖励激励机制、运动员选拔任用机制。包括体育场馆设施的保障机制。在扩大冰雪运动资源方面,国家作出巨大努力。截至2021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已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中央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共滑冰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研制仿真冰场、移动真冰场国家标准,用标准规范引领滑冰场研发生产,推动群众滑冰场所建设。要整合资源利用,达到共建共享。
  观察本届冬奥会,还有这样的结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越普及,奥运会的成绩就越好。例如,挪威是本届冬奥会金牌和奖牌数第一的国家,群众体育运动十分普及。挪威是一个天生穿着滑雪板的国家,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运动在挪威是很受欢迎,有1万多家地方体育俱乐部。2018年挪威儿童定期参加冬季运动的比例为93%。还有,芬兰获得了本届冬奥会冰球金牌,芬兰冰球运动员人数71063,约占总人口的1.3%。实践证明,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存在必然联系,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是体育运动的必然规律。
  当前,要特别重视和加强体教融合体制机制的创立,重视和加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机制。把优质资源向学校体育倾斜,向群众体育倾斜。还体于民,以人民为中心,创新体制机制,保障人民群众体育大力发展。还要重视研究学生业余训练体制。本届冬奥会,苏翊鸣等一批青少年学生取得成绩,鼓舞青少年学生体育热情。学生业余训练体制,成为体育专业队体制的有效补充。要把学生业余训练体制,与竞技体育专业体制一起,进行一体化创新设计。打破壁垒,资源共享,合力打造世界冰雪运动强国。积极推进体教融合,推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有效进入国际体育大循环。可以说,体教分离、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不协调,这是不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克服体制封闭,破除壁垒,构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体制机制。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使体育运动造福于人民。(转自2月24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