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贡献力量

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上海站日前在黄浦江边落幕,这是上海首次迎来真雪赛事。上海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办赛理念,通过举办本次越野滑雪比赛助力北京冬奥会。

本次越野滑雪比赛为上海冰雪爱好者提供了了解冰雪运动的机会,同时助力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该赛事填补了上海没有举办过雪上国际赛事的空白,加快了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进程。作为南方城市,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整体布局下,上海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等情况,积极发展冰雪运动,让冰雪运动在申城有了长足发展。

此前,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上海举办了“申城逐梦喜迎冬奥”系列活动。上海陆续推出41项冬季项目赛事活动,市民走出家门就可以到身边的冰雪场馆健身,打开电视、手机就能欣赏到顶级的冰雪赛事和演出,从事冰雪运动业余训练的孩子们也有了更多参赛机会。据上海市冰雪运动协会会长严家栋介绍,系列活动报名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次。

“上海全年参与各类冰雪运动的学生、青少年、市民可达到250万人次,在申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冰雪运动风景线。”严家栋向记者介绍,据上海市教委公布的数据,上海已有30多所“冰雪运动进校园”示范校,以及50多所开展冰雪运动的学校。

在政府和协会统一引领下,青少年冰雪赛事极大推动了上海冰雪运动的发展。“比如我们的冰球联赛,在正常举办的情况下每年有近500场比赛,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严家栋说,因为群众参与面扩大,上海在全国冬季运动会上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不少以前没有开展过的项目都需要从零开始,雪车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家雪车集训队男子和女子选手的中坚力量,邵奕俊和应清都来自上海。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与上海市体育局共建国家雪车集训队,经过跨界跨项选拔,上海选拔了一批田径项目运动员,邵奕俊和应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上,首次参加冬奥会雪车项目的邵奕俊成为上海运动员参加冬奥会的第一人。

其实早在十年前,上海就兴建了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标准的冰场,短道速滑世锦赛、短道速滑世界杯、花样滑冰锦标赛、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都曾在这里举办。“上海正在积极规划筹建更多冰场、雪场,目前冬天临时性的冰场不少,但是我们还要推动建设固定冰场,未来几年预计会有4至5块标准冰场建成。”严家栋说。

虽然自然条件对上海发展冰雪运动有所限制,但是借着举办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上海的冰雪产业也得到了发展。据严家栋介绍,近几年上海体育服务业每年都有18%的增长,说明了上海在体育消费方面有较强能力。“尽管冰雪运动是小众项目,但也是花费高的项目。据统计,上海在冰雪运动的消费仅次于高尔夫。”

上海市以政策为引领,通过夯实基础、政府搭建平台、扩大参与人群等措施,最大程度织牢冰雪运动网格,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其中。(转自12月21日《中国体育报》03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