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期 新举措 新期待——引领智慧健身新风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科技赋能已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抓手。新周期《计划》也提出要“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近年来,湖南长沙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不断探索“互联网+健身”“科技+健身”的发展模式,努力培育智慧健身新动能。

  长沙市政协副主席、长沙市体育局局长李平介绍,从2018年起,长沙就已经开启了智慧健身设施建设,先后投资建设二代室外健身器材125套、智能体质监测站点45个、智能健身步道3条、智慧社区健身中心30个。2020年,长沙市体育局又联合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积极开展智慧化健身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将体育场馆信息、健身预约等纳入“我的长沙”APP,实现网上查询、网上预约服务。同时开展了多项网络健身活动,得到市民一致称赞。

  为了解决“去哪儿高质量健身”的问题,近两年,长沙顺应线上线下健身共享的时代潮流,充分挖掘城市的“金边银角”,探索建设了30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这种由社区联合政府、企业共同参与、打造的公益健身新模式通过政府出资、社区出地,免费提供架空层等闲置空间,解决了场地成本,企业则通过社区团购和品牌合作取得回报,使去健身房从一项花费不菲的活动变成了惠民工程,居民每月只需25元便可享受无限次、科学化的智慧健身服务。场馆内八大智慧系统集成,无需人员现场值守,健身空间自由。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在线预约、在线交流、查看运动数据和身体各项运动指标。通过数据的开放共享,政府管理也有了大数据支撑,方便后续服务“订单式”配送,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健身需求。

  李平说:“通过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的建设,我们首先提升了体育锻炼人口,30个中心使用人次累计达到120万,小区会员渗透率平均达到15%,有不少场馆已经出现了饱和。健身底盘做大了,也激发更多消费潜力,带动体育制造、健身服务、场馆建设等体育产业发展,提升我们的体育治理能力。在新周期,我们会继续加大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推广力度,力争在城市社区覆盖率达50%以上,让老百姓更加满意。”(转自8月19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