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蕊萍:在基层“种”体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退休,对很多人来讲意味着享受闲暇的晚年生活,但对魏蕊萍来说,这样的生活成了“奢望”。从银行退休后,她就将自己奉献给了热爱的体育事业。用她的话来讲,要甘当基层体育的“铺路石”。8年来,她积极投身文化体育活动,坚持以群众健身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作出许多体现新时代乡村发展的作品。

  魏蕊萍是河南省济源市老年体育组织的一名骨干。63岁的她精气神十足,退休后,怀着对体育的喜爱之情,成立了沁园春舞蹈队,常年活动在群众中,创编了多个群众喜闻乐见且接地气的广场舞节目,并深入社区以及王屋、邵原、下冶、承留等镇及偏远山区进行公益演出。为了引导广大居民科学健身,魏蕊萍还经常深入社区,为居民讲解科学健身知识,推荐科学健身方法,走到哪里就把科学健身的理念、方法、知识宣传到哪里,动员和吸引广大群众加入到全民健身行列,发挥了一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示范和带头作用。魏蕊萍说:“作为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服务社会,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倍感荣幸。”

  魏蕊萍还是一位优秀的培训教师,肩负着培育群众体育人才的重任。多年的志愿服务,让她意识到,送文化体育下乡不如让文化体育落地生根。她说:“对于贫困地区的群众来说,一方面要通过宣讲诠释科学的健身理念、科学的健身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在田间地头培育一批热爱农村、热衷体育活动、有特长的文化体育‘领头雁’,这样才能真正让群众体育在基层生根发芽。”

  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魏蕊萍举办了基层文艺体育骨干暨贫困村广场舞培训班,开展广场舞培训,搭起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基层队伍建设,真正实现“送”体育到“种”体育的改变。她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从广场舞的选曲、基础训练等教学活动,向学员传授了符合基层实际情况、满足基层群众需要的广场舞知识,切实提高了基层体育骨干的综合业务素质。魏蕊萍每年培训达400余人次、义务演出20余场。在得知有些贫困村缺少体育骨干后,魏蕊萍在当地教体局、老体协的支持和村领导的全力协助下,帮助贫困村建特色体育健身队伍,目前成立有腰鼓队、秧歌队、广场舞队等共10多支健身团队,推动了群众健身活动的开展。

  社会体育指导工作是一项平凡而又辛苦的工作,魏蕊萍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不辞辛苦。魏蕊萍说:“我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服装、道具、车辆等费用问题,也想过退却,但到了乡下,老百姓都对咱特别热情,看到他们期望的目光,就又给了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作为一名党员,就必须得严格要求自己,要把人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现在咱们农村的变化太大了,不但环境变好了,而且基础设施也非常齐全,所以我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转自3月23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