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锻炼 健康舞动——跳广场舞也要防止运动损伤

初夏的夜晚气温适宜,各地的公园广场、小区空地上随处可见广场舞爱好者的身影。广场舞的套路丰富、节奏多变,深受中老年人青睐,但这项看似强度不大的运动却也藏着一些隐患。

近日,江苏省体科所发出提醒,跳广场舞也要防止运动损伤。有研究显示,广场舞主要损伤排在前三的是:腰部损伤、膝关节损伤和踝关节损伤。损伤类型以扭伤、肌肉拉伤、腰肌劳损、髌骨劳损和关节韧带损伤为主。

适当适量是关键

造成广场舞运动损伤有多种原因可能,江苏省体科所专业人士表示:“许多广场舞爱好者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较为淡薄,有的人甚至从来不做热身活动,准备活动不足,音乐一响就开始进行锻炼,这时肌肉还处于僵硬、不协调状态,机体的各项功能尚未充分动员起来,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及关节扭伤。相反,准备活动量过大,也会出现运动疲劳,在此种情况下继续锻炼就更容易发生肌肉和关节韧带的拉伤。同时,随着中老年人的年龄增长,人体各器官系统逐渐老化,身体形态、机能以及素质都发生了一系列衰老性变化,身体素质较差。如果平时缺乏较全面的身体素质积累,则会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因为某项素质能力差而受到限制,从而导致技术动作的不规范、不到位而引起不必要的损伤。还会因为运动强度过大超出其身体素质能够承受的范围,在做一些较大难度动作时造成关节肌肉拉伤及扭伤。”

很多老年人都是广场舞“发烧友”,对此专业人士也提醒:“虽然广场舞是一种相对慢节奏的运动,但如果单一动作多次重复练习,也会对踝部、膝关节等部位造成损伤。尤其是膝关节相对其他关节较为复杂,如果在做动作的过程中用力过猛或落地缓冲不够,很容易造成关节之间相互挤压或局部负担过重。其次,当动作中伴有一些膝盖半弯曲或者下蹲动作时,如果膝关节超过脚尖也同样会引起膝关节承受负荷过大而造成磨损。另外,中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和素质有所下降,与年轻人相比,运动过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而有一些老年人跳舞练习过于频繁,单次跳舞持续时间过长,或者舞蹈本身节奏过快、强度过大等,会导致机体疲劳来不及恢复,使肌肉中的乳酸含量增加,造成乳酸堆积,锻炼者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疲劳、乏困等不适应感,同时还会出现动作的准确性下降,更加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此外,广场舞尽管在难度上无法与专业类有氧操舞蹈相比,但身体各关节的活动频率较高,地面对腿部和脚部的反冲力较大,因此在跳舞前应谨慎选择运动鞋。好的运动鞋鞋底弹性较强,有缓冲作用,对膝部和踝部,甚至心脏、大脑都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广场舞脚部运动频率高,如果穿着不适宜的鞋子会造成严重的运动损伤。如果出现踝关节、膝关节、腰腿部疼痛,或脚型扭曲褶皱,说明鞋子不适合,应该立即更换。水泥、瓷砖和大理石地面是最不适合广场舞爱好者锻炼训练和比赛的场所,因为这些地面非常硬、滑、弹性差,几乎不能吸收任何震动,很容易引起各种急性和慢性损伤。

知己知彼量力而行

为了确保健身安全,专业人士建议,中老年人在准备参加广场舞锻炼之前,最好进行一次系统的身体检查。如果有严重的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或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不宜跳广场舞。另外,有严重糖尿病未得到控制者和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比如有未控制的高血压、发作频繁的不稳定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等症状者),也不宜进行广场舞锻炼。还应注意的是,跳舞前后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放松活动。年纪越大,热身和放松活动的时间就要更长,一般在5至10分钟之间。热身和放松动作包括小步慢跑、拉伸和肢体酸痛部位按摩等。

此外,中老年人跳广场舞还要根据自身身体素质严格控制运动量。一般来说,每周跳舞不要超过5次,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年纪较大者每次跳舞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老年人跳舞切忌争强好胜,以活动身体为主要目的,对下蹲、弯腿、起跳等动作不要过于追求动作到位。至于舞蹈类型,老年人要选择那些节奏较慢、动作幅度小、难度小、强度小的舞蹈来跳。跳广场舞时应穿着相对宽松、有弹性、吸汗的服装,选择软底运动鞋,以缓冲地面的反冲力。避免在水泥地面等过硬的场地上长期进行一些跑跳动作。同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PRICE”急救原则,学会应对肌肉和韧带急性拉伤和扭伤的紧急处理方法。(转自6月15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