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户外健身安全第一

  夏季是户外运动的旺季,但暴雨、洪水、泥石流、雷电等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给户外运动带来了潜在危险。规避危险,做到有备无患,才能提高户外运动的安全性。
  贵州省徒步运动协会主席张克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对于户外活动的地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活动地点和行程选择上应做好功课,尽量避开山洪多发地、峡谷或河谷地带。一般情况下,植被损坏较为严重的地方更易发生山洪。不要选择在河谷、沟底、悬崖、落差较大的边坡、大河小溪边等排水通道处扎营,以免发生未知的危险。”
  “出游前,要详细了解户外路线及当地整体状况,包括植被是否丰富、是否曾经发生过塌方或泥石流等情况,查看局地天气情况,恶劣天气不出门。”张克如提醒,“对于雨季户外活动项目的选择需谨慎,要充分了解相关风险和安全规定,雷雨天气不要前往山岳型、峡谷型、涉水型旅游景区,更不要参加未开发线路探险旅游,切不可追寻刺激、盲目探险。如果天气状况不理想,要果断放弃户外,选择室内项目锻炼,劳逸结合。”
  对于户外途中遇到连续下雨,张克如说:“要随时分析路途中的地势、环境等,如河水变浑、水位上涨等,这都是山洪来临前的征兆,这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作出判断,采取措施。要牢记在雨季决不能在河道或河谷地区露营,这是户外规则中最基本的常识。同时,‘驴友’登山时要避开土质多、植被稀疏且不牢靠的山地,相较而言,选择石块山会更安全一些。另外,尽量不要攀爬野山。遇到险情要冷静,迅速求救是上策。旅途中,一旦遇到突发险情,要保持冷静,自救互救,尽快撤离危险区域;等待救援时,要节省体力,保持耐心,听从指挥,避免拥挤混乱,有序撤退。”
  户外活动途中遇到危险如何自救或降低风险?张克如说:“在躲避山洪或泥石流时,应选择到沟道两侧高处,沿着山体的沟槽向上行走,不能顺沟道向下游方向逃生;被山洪困在山中,要选择高处平地或山洞等离洪道远的地方休息,用通讯工具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如果滑坡发生,正身处滑坡的山体上,在大岩石下蹲着较为安全,或者躲避在树林密集的地方;防止被石头砸伤,我们要第一时间保护好头部,可以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雷雨天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张克如强调:“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伴随着暴雨的不仅是常见的山洪,雷击也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隐患,所以装备的选择可以帮助降低危险。我们在雨季进行户外活动,应首先选择塑料雨衣作为雨具而不是引雷上身的雨伞,雨伞一般带有金属手柄,在强雷暴天气不建议使用。出发前最好穿橡胶运动鞋。身上尽量不带金属物品,如钥匙、配饰等,不在山顶或空旷的地方安营,以免遭雷击。同时备好户外常用药,防患于未然。”(转自7月8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