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爱的礼赞
在体育竞技场上,冠军只属于极少数人,但在人生路上,人人都能成为第一名,这是残奥会带给我们的感悟。对每一个残疾人运动员而言,100天后的残奥会既是超越生理障碍的赛场,更是展示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舞台,不论跑得快慢、跳得高低,最终都会站在心灵的最高领奖台。我们衷心期待着,在北京举办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残奥会,能够让汶川地震中的致残者早日走出阴影,重新感受阳光的和煦与灿烂。
24年前为中国获得第一枚残奥会金牌的平亚丽,是一位无法用双眼感知多彩世界的残疾人。她之所以能挺过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岁月,靠创办3家按摩店自强自立,源于一个看似简单却让人震撼的信念:一定要像健全人那样生活。在如此滚烫的生命面前,任何困难都会退却。北京向世界承诺“两个奥运会同等重要、同样精彩”,传达的也正是残疾人和健全人平等互助的和谐之声。
超越、融合、共享,这是残奥会的理念,也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理念。对于残疾人,需要超越的不仅是生理障碍,也包括热情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障碍;对于健全人,应摈弃一切歧视,以博爱之心、热情之手与残疾人心心相融;对于全社会,残疾人与健全人共享欢乐、友谊、梦想、成功,理应成为公认的道德操守。我们衷心期待着,在奥林匹克精神的辉映下,汶川地震中的致残者能坚强自信,昂首前行。
中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能出现在残奥会赛场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但正是这些“极少数”,唤醒、强化了大多数人的助残意识,这是奥运筹备多年的硕果。北京残奥会预计需要3万名志愿者,申请者却超过90万,爱心之大让人动容。当残疾人不需离开轮椅便能游览故宫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古老故宫打开无障碍之门,其实是开启了千千万万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心灵之窗。我们衷心期待着,在全社会的关爱下,汶川地震中的致残者也能早日打开这扇窗,把人生的美丽尽收心底。
北京残奥会只有短短的12天,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永无穷期。现在,我们为汶川地震中的致残者加油。100天后,我们为残疾人运动员加油。112天后,我们继续为所有残疾人加油。这是对生命与爱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