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体教融合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2018年以来,宁夏着眼青少年全面发展,在全区10个市县开展体教融合试点,积极推动青少年体育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后备人才和全面实施体教融合探索“标准路径”。
一、以每个青少年掌握2项运动技能为根本,夯实体教融合工作基础
把青少年健康放在首位,以市、县(区)为单位,整体推进体教融合试点,覆盖390多所学校、近30万中小学生。2019年,率先在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宁县试点,“以每个青少年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为目标,培养青少年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各试点学校通过1+X的方式,即学生掌握1项个性化体育项目,学校普及1项基础项目、重点项目和球类集体项目,最终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教育部门在校内,根据项目特点和规律,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增加课程的选择性、趣味性,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体育部门在校外,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体育局教你做运动”为主题,全额或差额资助体育社会组织举办了182期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通过购买服务,支持学校开设游泳、轮滑、网球等场地和教练资源稀缺性体育课,为青少年提供就近、“全天候”、多样化的体育运动服务。2020年,又将银川市、固原市、西夏区、灵武市、盐池县、彭阳县、泾源县等7个市、县(区)纳入试点,进一步扩大体教融合的覆盖范围。2021年,持续推进该项工作。
二、以“一校一品”、运动队建设为抓手,提高体教融合工作水平
把后备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在体教融合中探索解决路径。一是各学校以“三大球”、田径、轮滑、武术、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冰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为重点,选择2至4项重点项目,开展“一校一品”建设。二是坚持“小学做大、初中做实、高中做优”的原则,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成立学校各项目U系列运动队,开展运动训练。三是把特色学校与本地青少年业训结合起来,按照“321”的比例(小学3所、初中2所、高中1所),集中布局业训项目,通过市队校办、县队校办和派驻教练员,将市队、县队建在学校里,提升训练水平,拓展体育后备人才选材和输送渠道。
三、以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为杠杆,推动体教融合持续发展
根据宁夏青少年运动项目发展实际,对青少年锦标赛和U系列赛事进行改革,丰富赛事供给,提高运动水平,满足青少年多元化需求。一是增加自治区青少年竞赛项目,2020年新增滑冰、滑雪、攀岩、拳击、马术、轮滑、街舞、铁人三项等项目,围棋、象棋、中国式摔跤等传统项目,以及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大众项目,全区年度比赛达31项,几乎涵盖宁夏所有青少年运动项目。二是取消运动员参赛户籍限制,允许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等单独组队参赛,提高了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三是探索多样化办赛改革,市、县(区)体育部门、体育社会组织均可承办比赛,促进了基层业余训练和场馆标准化改造,也为社会组织参与赛事服务提供了平台。四是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全区青少年运动员统一注册系统,扶持市、县(区)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学校运动会,构建符合青少年学生特点、有利于竞赛交流、能够激励带动更多学生参与的竞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