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局调研组实地督查青海体育产业工作

 

91819,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李颖川一行来青实地督查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46号文件)精神,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省政府韩建华副省长作了工作汇报,省体育局张宁局长等陪同调研。

在督查指导中,调研组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我省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掌握,充分肯定了贯彻落实的措施和成效,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以来,我省积极行动,认真谋划,精准施策,体育产业发展向好。

一、抓大势,高度重视4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工作,及时安排部署,精准对接,深入调研,广泛交流,科学研判,形成了具体的贯彻思路抓机遇,强调抓住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一系列要求和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工作在整个大局工作中的份量加重、地位提升的机遇,找准着力方向,创新发展模式。抓服务,使体育产业适应发展阶段,体现人民意愿,符合市场规律,遵循体育规律,以体育消费为突破口,找准体育休闲服务的契合点,在竞技体育上要成绩,在体育健康上求质量,在繁荣市场上强筋骨抓落实,动员全省力量,各方协力、多部门联动,全局地、系统地推动体育改革和发展,让体育产业强健人民体魄,让体育消费助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谋全局,出台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意见》突出“四个明确”、“六个结合”,即明确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指标、发展合力,突出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指导和市场机制、产业融合和业态创新、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 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格局,实现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体育消费显著增加,产业基础基本形成。《意见》的出台,给青海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三、重落实,确保体育产业政策落地生根见效

一是及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产业政策专题解读会、项目资金安排部署会和全省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现场会等专题会议,详细解读具体政策措施。二是形成“一把手”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全省建立了发改、体育、教育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三是量化考核指标,提出 “七翻、七增、七覆盖”的总体目标。四是完善政策保障,制定了全民健身、足球发展、体育改革、健康养老、体彩销售管理及体育产业投资等多项政策措施。五是按照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实“三纳入”,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健身消费市场。六是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监督、考核评估措施办法,严格落实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盘活体育场馆资源。七是突出示范引导,以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产业基地为重点,发挥区域辐射和产业扩散效应,彩虹部落、康乐山庄、达玉部落等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八是强化督促检查,制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健全并创新督办落实制度和问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使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具体时间点。

四、重质量,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有创新有突破

一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对路”供给引导消费。冰雪运动、户外徒步、自行车骑行等新兴体育消费点发展迅速,体育消费人群数量增长,体育彩票、体育运动装备、器材、健身卡销量激增。二是加大政府投入,设立每年3000万元的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扶持了达玉自行车营地、龙羊湖体育休闲小镇等一批体育产业示范点和经济实体。三是落实土地政策,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各类规划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对符合单独选址条件的重大体育产业项目,用地计划由省统筹优先安排。对公共体育设施,重点体育产业项目建设给予优先支持。四是融合创新发展,积极推动体育+赛事+,以环湖赛为龙头的六大品牌赛事经济社会综合效应明显,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商贸、金融、信息、传媒等深度融合,催生一批新业态。五是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本市场资源,建立政府、金融和企业的融资协调机制,部门之间的会商机制,用体育跨界引导体育产业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