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体育局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近年来,省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的总体部署,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将创建活动纳入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纳入体育品牌赛事,强化措施,主动作为,共同推进,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从2012年起由我局牵头,联合省教育厅、省民宗委成功举办了两届全省少数民族中学生运动会,为发现、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体育苗子奠定了扎实基础,反响很好。二是联合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实施“体育健身进寺院”活动,2012年在全国率先投资1100万元为565座有僧尼常驻的藏传佛教寺院和10座清真寺配装了篮球架、健身路径等体育器材;2013年举办了我国第一次寺院僧侣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2014年又给23座寺院配备体育健身器材。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了“青海东部篮球健身长廊”和“青海东部射箭健身长廊”,受到项目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四是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支持,成功举办了中国青海河湟地区国际民间射箭邀请赛和“五彩神箭”杯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这两项赛事已成为我省全民健身活动的自主品牌。五是将创建活动融入到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冬季抢渡黄河挑战精英赛、国际攀岩精英赛、省运会暨全民健身大会、“全民健身日”活动、全省农牧民运动会、全省民运会、全省残运会、全省农民篮球赛等重大赛事和活动当中,展现民族特色,宣传民族文化,推介优势资源,尤其为“大美青海”在国内外的美誉度作出了突出贡献。六是积极组织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全运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全国智力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以及全国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涌现出了切阳什姐、曹茉婕、马海军、韩成才、格格日勒等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运动员。七是时隔24年之久成功换届青海省体育总会时特意将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少数民族代表吸纳到新一届委员会,为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注入活力。八是成立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培养传统体育裁判员队伍,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九是2012年3月联合省民委命名我省3所本科院校和省体校为我省首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每年各支持5万元。十是积极开展局地共建,2014年与海南州政府联手建成青海省传统民族体育训练基地,与海北州合作创建青藏高原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基地,投资支持西宁、海东和各州县的民族体育项目发展和健身场地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