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湖赛:见证青海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

2010725,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1支队伍147名运动员,经过10天的征战,随着伊朗大不里士石化队的何欣在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肆意喷洒香槟酒,宣告第九届“中国体育彩票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圆满结束。回眸十天,留给我们太多的惊喜与思考。

五大惊喜,让环湖赛别具魅力

环湖赛的脚步在向前行走,每一届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惊喜。那么,本届环湖赛我们又收获了些什么呢?

    竞争力不断提升——本届赛事自身竞争力有所提高。今年,总奖金额度从20万美元上升到了30万美元,这已经超出了国际自行车联盟对于这个级别赛事的奖金设置要求。

“今年,有四十多支国内外车队毛遂自荐想要参加环湖赛,但是按照国际自行车联盟的要求,环湖赛只能接纳21支队伍参赛。国外自行车队踊跃报名,为环湖赛筛选高水平的队伍提供了条件。”国际裁判邱基金说。各参赛队踊跃报名的背后是环湖赛知名度的提升。

二、开幕式首次实现盈余——本届环湖赛带来的最大惊喜是,随着九年的发展,赛事的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环湖赛对财政的依赖不断降低,并在今年成功实现了环湖赛开幕式市场化运作,开幕式9年来首次实现盈余。由于本届环湖赛开幕式在白天举行,与序幕赛相隔时间进一步缩短,开幕式的承办费用与往年相比有了大幅度的缩减,这是符合国际化趋势的。

    “今年,环湖赛开幕式与国际接轨。据我所知,环法赛完全进入市场化运作花了50年时间,而我觉得,就环湖赛目前的市场化运作进度,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需要的时间,肯定要比环法赛短很多。”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冯建平说。

    三、本地企业赞助越来越多——本届赛事,组委与19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值得称道的是,尽管青海境内央企或地方企业的腰杆子相对而言并不怎么壮实,但赞助环湖赛的本地企业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本地企业参与使环湖赛在市场化运作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首进祁连——环湖赛是青海与世界接轨,向世界展示青海的载体。

    “天境祁连只是大美青海之小美,祁连赛段也只是环湖赛9个赛段的其中一个;环湖赛这个载体可以把青海的大和美通过赛段的形式一一呈现给世界。环湖赛进入了黄南地区,环湖赛已经来到了祁连山下,只要条件成熟,环湖赛也可以进入海西地区,来到昆仑山下。”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冯建平说。

    五、青海首个自行车基地呼之欲出——如何让更多的群众关注环湖赛、参与环湖赛,赛事组委会已着手解决。除了组织热身赛,青海省体育局也作了更远的筹划。省体育局副局长郭玉京介绍说:“下一步我们要在西宁建设一个自行车基地。城中区政府和省体育局正在商谈,由城中区提供场地,建设有山道、平坡的专业训练场地,并给大家免费提供自行车使用。”

    “将来青海省还准备创办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项目,把自行车、环湖赛以及群众的热身赛相结合。我们给大家免费提供自行车,可以沿着环湖赛赛段体验比赛的感觉,这也将成为青海一项有特色的旅游产业。”郭玉京说。

中国公路自行车队职业化的起点

      本届环湖赛中,国外选手始终牢牢占据着各赛段冠军的位置,21名中国选手仅仅在第一天的比赛上得到过一个赛段第一。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公路自行车想要实现突破,必须改变“临时军团”的现状,加快走职业化之路。

    中国香港队的黄金宝是香港首席自行车手,擅长于公路自行车赛,曾在无数亚洲大型自行车赛事夺得奖牌,亦多次参与欧洲赛事,被誉为“亚洲车神”、“自行车王子”和“亚洲之虎”。但是在本届环湖赛上,这位曾经让人瞩目的“车神”,却显得极为沉默。他的最终成绩靠后,他说,这是自己练场地赛后不适应所致。而青海天佑德队的马海军认为,这是自己没有系统训练造成的。一些中国队队员透露,参加环湖赛的中国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在很多方面都不能与其他国外的职业队相比。一些中国选手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不多,国家队每年只有二、三场比赛,除了环湖赛就是环海南岛,没有什么其他的赛事了。

邱基金介绍,国外的运动员每年“几乎都在比赛中度过”,无论从经验还是运动强度,都大大超过中国选手。公路自行车运动有其特殊性,通过大型的比赛所获得的能力,要远远超出闭门训练,“以赛代练”更有助于选手的成长。

随着环湖赛的发展,青海借助这个日益响亮的民族品牌,成立了全国首个自行车职业队。目前,中国只有两家职业队,另一只是上海万胜队。一些中国选手告诉记者,公路自行车要实现快速突破,只有加快走职业化道路这一条出路。

“不走职业化,每次比赛都是匆匆忙忙来参赛,赛完了分散到各地,这样这个运动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一名中国国家队队员说,青海凭借环湖赛在全国成立了首个职业队,而且训练方法和方式别具一格,值得国家队借鉴、学习。

环湖赛,青海体育的第一次大跨越

青海湖,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青海,因她而得名,环湖赛也因她而诞生。而青海体育人的自信、创新意识培育了环湖赛这一闻名全国的品牌赛事。

上世纪末,因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以竞技体育为主的青海体育陷入困境,迫使青海体育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破解我国体育长期以来陷于“唯金牌论”,特别是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而带来的困境,是青海体育人首要的任务。青海省体育局从实际出发,立足省情,站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全局,从围绕青海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角度,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体育的发展思路,冲破 “以金牌论英雄”的思路禁锢,提出“跳出体育看体育,跳出体育干体育”的理念,确定以品牌赛事为龙头,以发展体育产业为核心,带动青海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思路,明确了青海体育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以此为先导,以第一届环湖赛为标志,青海体育开始了发展思路的大转变,迈开了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

2002年,由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发起,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和青海省政府联合打造的环湖赛,凭借独特的高原地域环境,一开始便拥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极强的吸引力,造就了这项挑战人类运动极限的赛事。比赛路段平均海拔在3000以上,骑行距离一千五百多公里,沿途落差达1800,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毅力都是巨大的挑战,使环湖赛秉承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同时,比赛路线以青海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美丽的青海湖、壮丽的高原、浩瀚的草原、奇特的丹霞地貌、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风、神秘的文化,使环湖赛更具有艺术观赏价值。

青海,因环湖赛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随后,青海依托独有的山水资源,成功打造了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这三大品牌赛事与 “环青海湖民族文化体育旅游圈”共同构成了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体育产业品牌和市场。

         主动出击谋发展,环湖赛彩票应运而生

在前八届环湖赛中,青海省委省政府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为原则,推进赛事市场化进程,环湖赛逐步成为举全省之力而办的“青海人民的奥运会”。多年的努力与付出,环湖赛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体育品牌,且品牌效应也日益显现,不仅推动了青海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更成为青海走向世界,世界了解青海的一个窗口。

但由于种种原因,青海经济发展滞后,政府财政支持赛事的能力有限。因此,在举办之初确定的“以赛养赛”,进行市场化运作,经过多年的努力,虽小有收获,但步履维艰。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市场化运作为辅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是青海体育界,同时也是我国体育界,甚至是国际体育界面临的共同难题。1894年第一届奥运会,到1980年第二十二届莫斯科奥运会,申办奥运会等大型赛事成为各国望而却步的事情。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美国人尤伯罗斯将商业化运作引进奥运会并获得巨大成功后,依靠政府投入,负债办奥运的状况得以改善,也为大型赛事的市场化之路投下一束亮光。

那么,经济欠发达的青海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开型体育彩票全国火热发行不仅为奥运会筹措了大笔资金,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应,树立了体育彩票的良好形象。这,带给青海省体育局党组启示。经过充分酝酿,一个大胆而创新的设想逐渐勾勒成形:依靠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国际品牌效应,发行单项体育赛事彩票,创中国体育彩票发行之先河。并确定:环湖赛是青海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环湖赛彩票的立意也一定要凸显举办环湖赛的初衷是宣传青海,推介青海。通过环湖赛彩票发行,首先是长期地、不间断地宣传环湖赛、宣传青海、推介青海,其次才是为环湖赛筹集资金。

为了使环湖赛彩票能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同志向国家体育总局领导表达了发行环湖赛彩票的想法和决心。时任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的宋秀岩同志也多次询问环湖赛彩票发行工作进展情况;时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的吉狄马加同志与省体育局领导多次前往国家体育总局磋商,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彩票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青海省体育局很快向国家体育总局彩票管理中心递交了申请和方案报告,方案得到肯定。

彩票作为体育博彩的一个种类,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融资的有效途径。环湖赛刚起步,市场化运作还有一定的难度,加之,青海经济落后,财力有限,支持力度相对较弱,因此,可通过发行环湖赛彩票的形式筹集资金,办大、办强、办好环湖赛,使其不仅成为青海的品牌,更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体育项目的重要品牌。

青海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为此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付出了大量的艰苦的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200811月底,以“环湖赛”和“大美青海”为主题的样稿设计完成,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定样。200812月底,设计样稿经国家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定于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发行。

2009311,在青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环湖赛体育彩票系列票种——“青海风光”在青海举行首发仪式。在20093月的全国“两会”上,青海两会代表将首套环湖赛彩票作为礼物送给了与会代表,引起热烈反响。3月下旬,环湖赛彩票在全国各地热销。一时间,环湖赛彩票名扬全国。

如今,环湖赛体育彩票已成为青海省委、省政府推动环湖赛长足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环湖赛体育彩票,展现的是青海体育人将青海意识转化为奋起直追的自强力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体现的是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破解难题,跨越发展的一个崭新面貌。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彩票有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两种,但以地方特色为主题的全国只有环湖赛彩票。  

环湖赛彩票给青海带来什么

如今,走在青海每个“顶呱刮”销售站点,都能看到现场销售十分火爆,许多市民都以炽热的爱心为玉树加油、同时也为通过小小的一张彩票宣传青海而感到自豪。不少市民说,买彩票,环湖赛彩票是首选。

除了青海人民对环湖赛彩票情有独钟之外,全国各地的市民也对环湖赛彩票十分青睐。当一张张印有青海标志性风景名胜的环湖赛彩票铺天盖地出现在全国各地时,人们不禁被票面上美丽的画面所吸引。有许多的彩民还收集、收藏,说通过彩票才了解到青海原来如此美丽,有机会一定要到青海去看看。

环湖赛彩票在全国的发行,产生的效应具有多重意义。第一,青海的形象从媒体走向普通百姓中。随着一张张彩票被全国各地的人们买回家时,产生的宣传、推介青海的普及面、影响力以及持续性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电视宣传片、旅游推介会;第二,由于环湖赛彩票10%的专项资金将捐献给汶川地震灾区,用于灾区人民的家园建设。因此,环湖赛彩票不仅体现了公益性,也更加体现了青海人民对地震灾区的关爱;第三,环湖赛彩票所产生的收入将直接用于环湖赛,减轻省财政负担,支持环湖赛的长足发展;第四,环湖赛彩票的发行丰富了赛事的文化内涵,成为传播环湖赛文化的有效途径;第五,环湖赛彩票是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体育人用“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欠发达地区闯出的一条实践科学发展观、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成功范例,给青海如何开创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的大文化创意经济带来更深刻的启示。

青海省体育局党组认为,从2002年开始举办环湖赛到2009年发行环湖赛彩票,经过8年的努力,青海体育已被世人逐步关注。实践证明,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是激发青海体育事业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动力,也将为青海体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今后,青海省体育局要在更大范围内把青海意识转化为奋起直追的自强力量,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迎接挑战。要在更宽领域把青海意识转化为勇于革新的进取力量,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破解难题,跨越发展。基于此,今年,青海省体育局将凭借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发展非奥运会项目品牌赛事,举办国际热气球邀请赛,提升徒步穿越柴达木活动的规模和档次,诠释青海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体育项目的潜在优势,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寻求更多宣传青海的亮点。

通过这两年发行环湖赛主题系列彩票工作,我们得到许多启示: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有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有跨越式发展的干劲和卧薪尝胆的忍耐力,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开拓创新的意识和扎实有效的方法,实现一个个目标。青海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犹如体育中的“跳远”,在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后,速度、力量、勇气、信心和技巧便成为必不可少的因素。二、环湖赛彩票要不断发行才能形成持续的日益增强的全国影响力;三、青海体育只有不断的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发掘新的内容,丰富体育文化,才能不断地扩大影响力,树立青海体育新形象。

体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从产业的角度讲,发行环湖赛彩票是青海省体育局发展青海体育产业的一个创新。

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自驾车观光游、特色房车游和体育休闲项目······”,“支持海南举办国际大帆船拉力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等体育赛事。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把发展体育产业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但当回顾青海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发现,早在本世纪初,青海省体育局就已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自2002年起,青海省体育局从青海的实际出发,改变工作重点,重新定位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把体育产业放在第一的位置,以体育产业带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通过基础建设,整合体育资源,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建立管理有序、特色浓郁、效益显著的体育产业体系,实现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现代化,在发展本体产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建筑业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娱乐性的、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登山、探险等活动,形成体育产业链,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现在,青海体育产业凭借独特的高原体育资源,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并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环青海湖民族文化体育旅游圈”为核心,以环湖赛—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为龙头,以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尖扎国家水上训练基地、玉珠峰国家登山训练基地、金银滩青少年体育训练营地、西宁宁湖基地、青海省全民健身中心、云南昆明训练点为依托,以体育彩票业、体育建筑业为补充的体育产业链,本体产业和相关产业齐头并进,寓体育于旅游、休闲、娱乐中,引导更多的群众进行体育旅游消费,促进了体育、旅游、文化等的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体育产业品牌和体育旅游产业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在全省体育产业尚处于低水平的阶段,青海省体育局本级的体育产业开始实现良性循环、良性发展。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之后,全国不少省市体育界的同仁感慨地认为,青海早在2002年就开始以发展体育产业为中心,至今已在体育产业发展道路上走了9年,并取得显著成效,再一次走在全国的前面,值得学习。

9年来,青海体育创造了诸多第一:环湖赛是中国第一个升级为顶级赛事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排名国内第一;世界杯攀岩赛在全世界有七站,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是亚洲唯一一个定点在青海举办的世界杯攀岩赛分站赛;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是我国第一个和唯一一个在黄河流域举办的公开水域挑战赛;建设了全国第一个房车旅游营地;“环青海湖民族文化体育旅游圈”在全国20个“体育圈”中列第一;第一个不依靠政府投资,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了青海省全民健身中心;全国第一个将省内待分配运动员全部安排就业的省份;全国第一个把体育产业列为体育工作首位的省份;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成为全国第一个非国家体育总局直属基地挂牌国家级基地的省份;全国第一个贷款超亿元用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省份;全国第二个建设节能环保型气模羽毛球网球馆的省份。

青海省发展体育产业,打造品牌赛事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充分肯定,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从而得到了兄弟省市体育局的尊重。这是不甘落后、努力拼搏的结果。

 

从环湖赛到三大国际体育品牌赛事,从环青海湖民族文化体育旅游圈到环湖赛彩票,再到青海体育产业发展之路的确立,青海体育实现了一次次跨越。

九届环湖赛瞬间而过。蓦然回首,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名气”,更多的是自信心和求新思变、敢为人先的勇气,以及主动融入、包容四海的胸怀和融入世界谋发展的高原姿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