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第二十四届环青赛筹备工作进入百日冲刺
3月29日,2025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倒计时100天活动在西宁市中心广场成功举办,标志着赛事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进入冲刺阶段。
筹备框架全面成型。一是统筹机制高效运转。省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部署要求,成立赛事筹备委员会办公室,组建7个专项工作组,制定《任务分工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已经完成《第二十四届环青赛组织运行方案》意见征求工作,即将召开组委会工作会议,全面启动赛事组织协调工作。二是竞赛核心要素就绪。赛事日程及线路规划获省政府同意,确定于7月5日在西宁举行开幕式,13日在海晏县举办闭幕式。7月6日至13日进行8个赛段、总里程约1322公里的激烈角逐。赛事总裁(法国籍)及3名国际裁判(加拿大、中国、德国籍)已完成确认,药检官待UCI最终确认。参赛队伍邀请进展顺利,22支队伍中已有1支世巡队、8支职业队及7支国内洲际队确定参赛,剩余6支队伍正从报名车队中择优遴选。三是赛道优化与配套升级。结合国际标准与青海地形特点,本届赛道串联西宁、海东、海南、海北四地,突出首尾相连、难度渐进的设计理念,大幅压缩转场距离。省交通运输厅已启动赛道勘察及病害整治工作,竞赛器材制作计划同步完成,专业设备保障进入准备阶段。四是市场开发初显成效。省体育赛事运营公司创新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地方支持+社会参与”运营机制,总冠名继续由中国工商银行领衔,并与北汽集团、国家电投、伊利乳业等3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招商体系涵盖总冠名、战略合作、赛段冠名等多层级,计划于6月完成招标工作,电视直播继续实现全覆盖。五是“赛事+”经济布局深化。以环青赛为核心,联动中国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联赛、骑游大会、儿童滑步车联赛等38项次活动,打造“1+3+10+N”自行车赛季体系。同步推进体育赛事“四进”,探索“农体文旅商”融合消费场景,形成“跟着赛事去旅行”的产业联动效应。
品质提升全面推进。一是精细化落实竞赛保障。未来100天,组委会将重点细化竞赛组织方案,完成赛道安全评估及病害整治验收,开展器材设备调试与应急预案演练。中自协技术代表将于6月进行实地考察,确保赛事全程符合UCI标准。参赛队伍名单、嘉宾邀请将同步确认。二是立体化宣传矩阵升级。深化央视总台战略合作,以“全媒体、分阶段、强互动”为策略,启动赛前预热宣传。巩固电视直播、网络话题传播等传统渠道的同时,联动市县融媒体开展主题活动,推出赛道沿线风光、民俗文化系列报道等。赛事官方平台将开设倒计时专栏,实时发布筹备动态,提升公众参与感。三是市场化运营全面落地。4月起,赛事总冠名及各级合作伙伴签约将密集推进,特许商品设计及销售渠道同步启动。结合“环青赛”品牌,策划系列配套活动,推动消费场景与赛事IP深度融合。四是安全与服务双线并重。联合公安、交通、医疗等部门做好综合保障,重点强化赛事应急救援能力。志愿者招募及培训计划于5月启动,突出多语种服务、赛道引导等专业分工,做好热情东道主。
发展蓝图全面绘就。组委会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各项任务,确保赛事“安全零事故、服务零投诉、传播高热度、经济高拉动”。一是以赛道绘就青海生态新画卷。赛道设计严格遵循国际自盟安全标准,紧扣绿色发展理念,依托青海独特生态资源与自然景观,串联起“山宗水源”的壮美画卷。二是以活动激发全民参与新热情。以“农体文旅商”融合为抓手,推出系列群众性活动,陆续开展群众活动展演、嘉年华、非遗文创及农特产品展示等配套活动,让赛事热度转化为社会参与热潮。三是以服务树立国际赛事新标杆。以国际化服务标准建立专业化服务团队,构建“科技赋能、人文融合、全域协同”的服务体系,形成“赛前精准服务、赛中智慧保障、赛后长效赋能”的闭环生态,以高标准、高价值输出服务经验。四是以赛事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通过构建“赛事+”产业链,推动体育与农业、文化、旅游、科技等产业深度联动,打造特色赛事IP衍生品及消费场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赛事全产业链投资,形成“短期引流+长期赋能”的经济增长模式,为区域经济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