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紧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青海省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性和可及性”“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参与体育健身的基本需要,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产品所形成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及性,是真正体现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本质属性的具体措施。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这一目标,紧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指导、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扩大体育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政策引领推进全省全民健身均衡发展

近年来,青海省先后颁布实施了《青海省高原体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青海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全民健身条例》《青海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青海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体育政策法规,明确了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群众体育发展的责任义务,从地方体育组织、人才队伍、资金支持、赛事活动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将群众体育工作纳入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对我省各地群众体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体育场地建设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

近年来,青海省积极争取资金,加大了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化全省东西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逐步弥补短板和差距,落实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项目重点解决西部和青南地区,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体育场馆、健身步道、健身广场、百姓健身房等公共体育设施。截至2023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7,较往年有了显著提高。其中青海西部地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由2021年的3.42增长为3.66,涨幅7.02%,是东部地区涨幅的两倍。同时,积极推进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室外乒乓球台等新型场地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此外,还加强了对农村地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在全省东西部地区扩大偏远地场地区建设力度,在环湖地区及青南地区,加强布局室外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工程、多功能运动场、民族射箭场建设等,实现了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健身场所。目前全省环湖地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3.9,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全省纳入免费低收费开放服务的公共体育场馆81个,支持开放资金5000余万元,覆盖全省8个市(州)38个县(区),解决了偏远民族地区群众健身去哪儿的基本需求。

三、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普遍开展

青海省积极将青海东西部及环湖地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需求与高水平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和民族优势,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均将主赛区或赛事线路设置到海东、海北、海南州、黄南、果洛等周边民族地区,极大地丰富了赛事沿线地区群众观赏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同时,下拨资金鼓励各市(州)、县(区)积极开展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如“全民健身日”活动、乡村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农牧民运动会等,围绕“一地一品”打造地方品牌体育赛事。全省各地结合“打造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这一主题,积极普及推广群众喜爱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组织开展各类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青海省体育局与海北州人民政府签订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努力推动海北州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海北州刚察县连续承办了“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长年开展“岗什卡国际滑雪登山赛”等。黄南州“五彩神箭民族射箭邀请赛”、玉树州“玉树赛马大会”、循化县“乡BA”篮球赛、果洛州“格萨尔”杯足球赛等一批地方体育赛事已开成品牌受到群众广泛喜爱。组织全省各类群众体育赛事,如全省农牧民篮球赛已成功举办二十届,成为全省最高水平的篮球赛事活动,也因其覆盖面广、关注度高、影响力大而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三大球”典型赛事。全省全民健身大会也已成功举办五届,丰富了地方群众健身活动内容吸引众多群众参与,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良好氛围。据统计,每年全省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超过500场次,参与人数达到100万人次。

四、全民健身指导服务逐步向基层延伸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健身水平,青海省不断加强全民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大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截至2023年,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2.1万人,他们活跃在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一线,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全省建立了包括西宁市、海西州等国家常态化监测点在内的152个国民体质监测站点,覆盖全省45个县区,为群众免费进行体质测试,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此外,还坚持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全省行活动”“体育志愿服务走基层活动”等健身指导,填补偏远地区科学健身指导的空白,通过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科普宣传等活动,推广健身方法、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了全省各族群众的健身意识和健康素养,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4%,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0.8%

五、基层全民健身氛围不断浓厚

青海省高度重视群众体育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面向全省各地群众,广泛宣传全民健身理念和知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设体育专栏,报道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健身故事。同时,还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健身视频和信息,吸引了大量群众关注参与。此外,还通过举办“全民健身月”体育征文、体育摄影展等活动,展示体育积极向上的文化魅力,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全省各族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

六、民族地区体育得到充分发展

近年来,随着群众体育意识的不断增强,偏远地区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健身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我省循化县篮球运动得到群众广泛喜爱,年初至年末群众性篮球赛事活动接连不断,“村BA”、“乡BA”、县级联赛、省级赛事,甚至全国和国际篮球赛事活动丰富多彩,节日期间的篮球赛事更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成为群众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玉树州、果洛州青少年足球异常火爆,班班有足球队、月月有足球赛事成为常态。玉树青少年足球产生的影响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高度重视,专题前来调研,充分认可了青海民族地区体育活动促进民族团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的积极作用,提出加强和丰富民族地区体育活动,为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贡献体育力量。目前,全省以玉树、果洛为代表的青少年足球、以循化为代表的篮球运动,以及青南地区、环湖地区的民族赛马、射箭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迅速,各类赛事活动丰富,吸引当地群众参与的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省外民族地区群众参与,形成区域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新亮点。

虽然全省全民健身普及化均衡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够均衡、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不够等问题,是今后全省推进全民健身均等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我省将从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活力和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氛围等五个方面,在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上积极作为,不断推动青海省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健康青海、幸福青海建设贡献体育力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