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十个退役优秀运动员岗位的启发

按:局人事处、法规处、竞体处针对渭南市拿出10个岗位专门公开招聘退役优秀运动员的做法,结合局系统开展大下访和调研抓落实活动,赴渭南市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查报告。省体育局局长王建军批示:“这篇报告很及时,给全局系统开展大下访和调研抓落实活动带了头。局办信息下发并关注近期调研动态。”现根据王建军局长批示予以刊发,供各市和各直属单位参考。

46日,渭南市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面向全国为市直事业单位公开引进230名急需人才,其中10个岗位专门面向退役优秀运动员设置。录用条件中,对于参加过亚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的运动员,学历还可放宽为国民教育大专,并免于笔试。这一举措,在陕西省内的市级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考历史上颇具空前意味。从县区一级体育行政机构的大面积合并,到基层业余日常训练工作的逐步萎缩,比照这一基层体育工作的基本面,渭南市这一大幅扩容教练员岗位的举措,是否还蕴含着更深入的变革呢?

倡导体育文化促社会和谐进步

近年来,渭南市体育局十分注重各种体育展示宣传机会,紧抓各种市级运动会、全民健身日特别是每年的科技宣传月,通过体质检测、举重擂台、划船测试等项目,在吸引市民广泛体验参与的过程中,让大家体会到,良好的体格并不是完全来自天赋,更需要科学维护和针对性的锻炼;强健的竞技体育能力要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骄人的运动成绩,首先要学会遵守运动规则,学会尊重对手。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通过亲身体验不断改变着人们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和态度,扩大着群众健身人群基数。

2010年,在迎新年越野赛上,市区内40多个市直部门和30多个企业及院校共有2200多人,参与规模和广泛程度创历年之最;在全国第二个“全民健身日”活动期间,渭南同时举办了太极拳、健身秧歌、健身气功三大“千人展示活动”,由50人组成的国民体质检测队义务为1500名群众进行测试,2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义务为群众进行了各类健身项目的技术辅导,各协会分别举办的业余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和青少年跆拳道、柔道、射击、赛艇等比赛,参赛及观看群众达2万人次;渭南市首届太极拳王电视大赛历时2个月,各县区共有千余爱好者踊跃报名,影响广泛。配合全市第二届文化旅游节活动,举办的首届渭南市旅游汽摩表演大赛,在景观独特的“关中沙漠”上,300多名汽摩运动爱好者纵横驰骋,人景合一,引人入胜,有望成为全市精品观赏赛事。

着眼体育惠民促健身场馆建设

为配套城乡综合服务功能,渭南积极实施“市体育中心、市优秀运动队训练基地、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教学训练场地、中心城市健身广场、县城体育健身广场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六大建设任务。

其中,投资7.2亿元、全方位面向市民开放的市体育中心及市优秀运动队、市体校基地场地建设已全面开工;中心城市的老城区、渭北新区、华州区、高新区各占地100亩的体育中心,已展开前期规划论证工作;城区内的沋河公园、银杏小区等50多个城市健身广场投入使用,县城健身广场已建成130多个,200多个村级和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还在不断扩大。这些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正在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广场、公园、社区、居民楼前屋后和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镇、村落的二元健身设施体系。

壮大体育队伍促事业全面发展

因事业发展需要,渭南市体育局先后向市委、市政府申报成立市射击运动管理中心、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和体育产业管理科,已获批准。在加强政府体育组织建设的同时,该局近年还成立了健身健美、乒乓球等11个运动项目俱乐部和6个市级体育协会,努力实现全市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有人管理、有人组织、有人指导、有人训练”的四有目标。

渭南近年竞技体育水平有所提升,涌现了射击世界冠军武柳希、举重青年冠军姚舜、赛艇青年冠军徐宁、艺体少年冠军伍迪等,但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还存精细化不足的问题,第14届省运会上渭南市代表团是参赛人数最多的,但成绩仅排在中游,关键是教练员队伍编制少、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大赛经验少,为此,市政府同意增加教练员编制,10个名额中市体校增加6个,水上中心和射击中心增加4个。此外,为提升竞训队伍质量,解决好本级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市上还拿出10个公益性岗位,以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形式安排退役运动员从事义务健身指导和助理教练,同时市上还制定了《关于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以落实国办发23号文件和陕政发117号文件精神。

对于渭南体育加速体育事业发展的这一系列做法,相关人士认为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新时期推行市级优秀运动队建设,可以缓解以往在举国体制建设中由省本级来单独承担退役优秀运动员安置的困顿局面,也可以促进运动员转型期向低龄化延伸,保持体育特长生的多元化发展倾向和机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