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贵州代表团召开新闻发布会

  9月9日,贵州省代表团在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全媒体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贵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贵州代表团副团长石松江作新闻主发布,省民宗委副主任、贵州代表团秘书长徐佑刚,省体育局巡视员、贵州代表团秘书长王建忠回答记者提问。   

  石松江表示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近年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族工作系列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以脱贫攻坚统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推动我省民族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关于贵州组团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石松江说,本届运动会贵州代表团组团参赛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时代主题。这次运动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各族人民冲刺全面小康关键时期举办的一次民族体育盛会,我们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携手奋进新时代”主题,遵循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展示、重在传承的原则,充分展现全省各族人民感恩奋进、锐意进取,奋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良好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唱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好声音,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二是体现务实作风。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优化民族代表评选活动、整合训练资源、控制表演规模、缩减工作人员数量,做到规模适度、务实高效。与上一届相比,本次贵州代表团总人数减少了113人。三是突出传承创新。贵州省精心准备的参赛项目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既立足于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又着眼于创新提升,突出贵州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盛事绘就蓝图,好风扬帆远航。贵州代表团团结一心,顽强拼搏,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争取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和体育道德风尚双丰收。   

  徐佑刚在回答记者关于贵州民族体育助推脱贫攻坚方面的提问时说,近年来,贵州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丰硕,其中,民族传统体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助力”。一是助力全省健康扶贫。通过定期举办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积极举办全国、全省民族体育单项赛事,广泛开展省内外的民族体育交流,稳步推进全省少数民族体育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民族体育进校园等举措,充分发挥民族体育在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为全省“健康扶贫”贡献力量。二是助力文化产业与就业。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和宣传推广,挖掘一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资源,在保留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打造成为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产业、就业支撑,努力帮助更多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走上民族体育增收致富之路。三是助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市场及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机结合点,努力推动优秀民族体育项目进入旅游景区,丰富民族文化旅游的内涵和业态,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民族体育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助力贵州省旅游井喷式增长,为我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王建忠在回答记者关于贵州民族体育事业发展有关问题时说,贵州省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体育两个部门联动协调,紧密配合,形成了一系列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办法和措施。一是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贵州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明确提出“让多彩贵州动起来,打造山地特色民族体育大省强省,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的目标,推动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二是建立基地,培育孵化民族体育项目。省民宗委和省体育局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省建立了49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优势项目,充分发挥基地在民族体育人才培养、训练、赛事组织、项目挖掘整理和传承发展方向方面的作用。三是举办比赛,提高民族体育项目水平。坚持每四年举办一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还积极承办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在我省举办的“民体杯”邀请赛,组织周边省(市)的项目比赛,以及省内举办单项比赛。让省外运动员与我省运动员进行零距离交流学习,运用运动会的杠杆,调动市(州)、县发展民族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对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贵州地处中低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享有“中国避暑之都”之美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地理条件,为山地户外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贵州有55个民族,其中18个为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其中射弩、独竹漂、陀螺、龙舟等特色民族体育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喜爱,每逢传统节日,民族体育赛事活动广泛开展,精彩纷呈,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艳丽奇葩。好风凭借力,独特的山地生态环境,和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为“全力打造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提供了深厚的资源赋禀。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锐意进取,创新工作,在体育和民族事业中努力走出一条不同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它省份的发展之路。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近30家新闻媒体参加发布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