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贵州体育局长会议在贵阳召开


再接再厉 推动贵州体育又好又快 更好更快发展

2011年贵州体育局长会议在贵阳召开


 

“十二五”时期,贵州将初步建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中的28%,国民体质检测合格率达90%;健全以省运会为核心的竞赛体系,提升贵州竞技体育水平,力争在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取得优异成绩;推进国家(贵州)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中国拳击公开赛、清镇越野跑赛、下司皮划艇激流回旋赛等精品赛事;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山地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市(州、地)培育一个山地户外的品牌赛事;加强体育彩票发行管理,体育彩票发行达50亿元;加快群众健身场地建设,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含非标准体育场地)达到1平方米。这是在1月14日结束的贵州省体育局长会议提出的“十二五”时期体育工作的奋斗目标。

1月13日为期两天的贵州省体育局长会议在贵阳召开。会上,省体育局局长蔡国祥作了《再接再厉 真抓实干 加快贵州体育事业又好又快 更好更快发展》的工作报告,他首先传达了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精神,对“十一五”时期贵州体育事业发展做了全面总结,对“十二五”时期贵州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目标任务,并对今年承办好第九届全国民族体育运动会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庆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说,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新形势下,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十二五”是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条件。他要求全省体育工作者再接再厉,抢抓机遇,进一步推动贵州体育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贵州经济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与会代表对谢庆生副省长的重要讲话、蔡国祥局长的工作报告和《贵州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省体育局副局长秦志浩主持会议,省体育局纪委书记李小萍,副局长刘尚,机关党委书记姚元君、巡视员鲁崇久、副巡视员彭俊杰和各市(州、地)文体局局长、副局长、省体育局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机关处级班干部70余人参加会议。
                                                         



2011年贵州体育局长会议在贵阳召开

 




省体育局局长蔡国祥作工作报告


 

 

省体育局局长蔡国祥为获全国体育竞赛最佳赛区的地州市颁奖
 

 



省体育局副局长刘尚为获全国体育竞赛优秀赛区的地州市颁奖



再接再厉,真抓实干,加快贵州体育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在2011年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贵州省体育局局长   蔡国祥

(2011年1月13日)

 

同志们:

从今年开始,我们步入了“十二五”发展新时期。这次会议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会议精神、全省经济会议精神和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期间体育工作,研讨我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和部署安排今年的体育工作。

 一、“十一五”时期全省体育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全省体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贵州体育工作从发挥体育多元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满足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出发,着力于从基础工作入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抓住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北京举办奥运会、我省承办2011年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历史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全面落实我省体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总揽体育工作,按照“围绕目标抓体系、立足省情抓特色、服务大局抓创新、面对机遇抓改革、保障发展抓党建”的思路,以“打造亮点、突出重点,狠抓创新点” 为工作目标,立足省情,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扬长避短,狠抓落实,积极探索贵州体育事业科学发展路子,不断推进体育发展和改革,体育事业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以建设群众身边体育场地、健全群众身边体育组织、开展群众身边体育活动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贵州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883个,实施乡镇体育健身工程27个,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 684条,完成“民康工程”3个,完成及建设“雪炭工程”16个。此外,因地制宜依托山体建设户外健身步道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体育社会组织逐步完善,群众体育社会组织网络覆盖城乡,全省建立单项体育社团组织1022个、老年人体育组织5976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20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0个、少数民族体育基地34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4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到16361人。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初步建成,监测网点覆盖9个市(州、地)和34个县(市、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新年登高健身活动”、“健身展示活动”等系列健身活动形式多样,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多彩贵州”龙舟系列赛为抓手,每年举办的数十次国际、国内龙舟活动已形成传统品牌赛事,具有广泛影响。8月8日“全民健身日” 活动不断掀起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群众参与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全省每年组织千人以上的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500余次,各种体育比赛、表演活动6000多次,直接参加活动的各族群众年均超过500万人次,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1000万,占我省总人口的26%,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率的人数比例达到65%;参加全国体育大会、民运会、农运会、残运会、大运会、老年人健身大会、妇女健身活动展示大会等取得好成绩,特别是在第八届全国民运会上获得14枚金牌,金牌总数列全国第一,创造了我省参加民运会历史的最好成绩。全省共有400多个集体和200多个人受到国家表彰。

(二)竞技体育重点突出,取得历史性突破

按照2004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我省运动员要在2008北京奥运会获得金牌的要求,贵州竞技体育工作确立了“适度发展、突出重点、强化优势、提高效益”的发展方针,以具有贵州特色的“精、小、巧”运动项目为重点,制定了《贵州省体育局“29-1”奥运争光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阶段任务,重点保障拳击、射击、体操、激流回旋等部分优势项目,并将优秀选手向上输送,在国家队的高水平训练和培养下提高运动水平。经过多年精心准备,贵州运动员邹市明夺得第29届奥运会拳击48公斤级金牌,实现了中国拳击项目和贵州奥运金牌的历史性突破。在2009年10月第十一届全运会上贵州选手继续保持了在重点项目上的优势,获得4枚金牌、7枚银牌、4枚铜牌和15个4至8名的优异成绩,综合金牌榜在46个参赛代表团中居第23位,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达到了“涌现出一批供国家队选拔、备战伦敦奥运会的优秀人才和新的项目领军教练员”的参赛目标,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参加全国运动会的历史最好成绩。广州亚运会上我省拳击运动员邹市明获得49公斤级冠军,蝉联亚运会金牌,首次参赛的小将常勇勇夺52公斤级银牌;我省皮划艇运动员岑南琴获得2010年世界杯皮划艇激流回旋女子单人划艇总冠军。我省运动员在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世界、国家最高水平竞赛场上的表现,用体育精神诠释了“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经过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的检验,贵州以着力培养输送人才、实施奥运战略、打造为国争光为亮点的竞技体育任务圆满完成,竞技体育特色、优势项目实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5年来,共有155人次入选国家队。其中运动员89人次,教练员34人次,科研人员15人次,管理人员17人次。我省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共获金牌113枚、银牌110枚、铜牌113枚。

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同时,抓好亚高原训练基地的建设和后备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自筹1亿多元资金,建成了功能设施较为完善的清镇体育训练基地、红枫湖亚高原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下司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建设了国家体育总局亚高原重点实验室。由谢庆生副省长牵头,多学科合作,整合全国省内资源,完成了以清镇、红枫湖、六盘水老王山为重点的国家(贵州)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建设的规划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了由省政府、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已列入我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了20个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50个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举办了两届全省青少年运动会,有重点地培养选拔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举办拳击中国公开赛、中国俱乐部联赛、皮划艇激流回旋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国际公开赛、亚洲锦标赛、田径全国越野跑锦标赛、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射击、体操等世界、亚洲、国内赛事。

(三)体育产业立足省情,发挥优势

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上,我们把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大省,体育与宣传、旅游、文化、农业相结合“五位一体”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在大力开展山地户外活动中,积极探索体育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大力倡导、支持各地举办各具特色的品牌赛事活动。紫云格凸河攀岩挑战赛、毕节百里杜鹃和福泉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遵义市娄山关.海龙囤国际越野挑战赛、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兴义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荔波全国山地户外运动锦标赛,2008、2009年分别在黔西南和遵义举办的全国山地运动会,2009、2010年在黔东南连续举办的“多彩贵州民族体育旅游节”等,特别是2010年4月在贵阳举办了顶级国际拳击赛事--中国拳击公开赛。这些活动的举办,顺应了当今体育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以赛事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12月18日,在海口举行的“2010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遵义山地户外公开赛、兴义万峰林景区和麻江下司激流回旋基地被大会组委会授予首批“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推荐项目”, 贵州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打造体育旅游精品得到了肯定。

加强体育彩票发行的管理,安全稳妥发行中国体育彩票,5年来共发行中国体育彩票34、7亿元,获得体育彩票公益金10、6亿元,为我省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提供了有力资金保证。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产业,逐步培养社会、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资体育的市场机制。省内已先后有多家企业涉足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服装器材、体育旅游和出资办体育比赛等体育市场的经营和开发,智诚足球俱乐部、百灵汽车队、围棋队、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等享誉国内。我省体育产业呈现出向社会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抓好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筹备工作

我们承担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委会竞赛表演部、财务集资部、场地建设部、备战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几位局领导分兵把口,组建了相关的专业管理团队,全面有序的推进各项筹备工作。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一流的成绩”的目标,谢庆生副省长主持召开了二次备战工作会议和一次竞赛项目技术分析会议,明确了各地各单位相关任务及工作目标。经过省七届民运会比赛选拔,组织了15个竞赛项目291名运动员、教练员集训;竞赛表演部完成了17个竞赛表演项目所需场馆的选址,并得到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认可。通过举办全国龙舟、独竹漂、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陀螺、射弩项目邀请赛和裁判员培训班,培养锻炼了一批竞赛组织和裁判执法人员。独竹漂竞赛器材已研制完成,并提供给运动队进行训练。组织了到广州亚运会实地考察。完成了第一次报名工作,共收到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内的33个单位报名资料,本届运动会预计将有33个代表团的近8000人参赛;省体育局涉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场馆改扩建工程项目有六广门综合馆、省体育馆附属馆、清镇基地赛马场、红枫湖水上基地龙舟和独竹漂赛场等7个场馆,涉及1.35多亿元建设资金,除省体育馆赛前练习馆外,全部工程将于明年5月完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集资工作成效明显,目前,明确表示赞助的有150家企业,意向表示赞助的有50家企业,赞助资金(物资价值)19600万元人民币。

(五)体育法制建设、宣传、科研、人才培养等取得成效

贵州体育事业发展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体育法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体育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系统化得以加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彩票管理条例》等法规,体育行政执法行为日趋规范。体育宣传成效显著,体育科研意识明显提高。体育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规模结构更为合理,现有二级以上教练员393人、一级以上裁判员482人。这些都有力地促进贵州体育现代化、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为贵州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省体育事业“十一五”时期的丰富实践,加深了我们对省情和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工作中,我们在充分运用以往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又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和启示:一是必须从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阶段性特征,坚持走贵州特色的体育事业发展道路;二是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作为根本目标。无论是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还是体育产业,都要面对民生,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交流情感、激励精神、丰富生活、全面发展等各方面的需求;三是必须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大胆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体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正确把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些经验和启示弥足珍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长期坚持。

二、认清形势,明确“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全面发展贵州体育事业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省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同时“十二五”时期还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时期。面向未来,在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阶段,贵州体育事业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无论从外部环境来看,还是从体育发展规律来看,今后的五年将给贵州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贵州省体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经济的加速发展将会促进体育消费需求的提高。2010年贵州省人均GDP基本达到1700美元,居民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空前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和健康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体育将在群众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都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对民生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增强,政府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体育事业和体育基础设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三是我省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制定,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举办,将对贵州省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四是北京奥运会促进各项体育事业进步的综合影响和带动作用,使广大群众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育人口的总体比例的提高,为“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五是竞技体育对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豪感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体育赛场已成为团结、交流、竞争、合作的舞台。体育运动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巨大的综合效应和特殊魅力。体育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越来越体现出多元的价值。与此同时,未来五年,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各级政府履行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力度不够,体育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体育后备人才尖子不尖、教练员梯队建设滞后,市场配置体育资源的作用未有效发挥、社会投资体育规模偏小,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体育品牌还没有形成等,对贵州省体育事业的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

综观“十二五”时期的体育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和基础条件,总体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明确为:“到2015年初步建成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我省总人口的28%,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率的人数比率达到90%,力争60%的城市街道、50%以上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2.5万人;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健全以省运会为核心的竞赛体系,有重点地发展竞技体育,提升贵州竞技体育水平,力争贵州运动员分别能参加2012奥运会、2014亚运会并取得好成绩,该期间有125入次选国家队,25人次参加世锦赛、世界杯赛、亚运会并获取金牌。推进国家(贵州)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的建设,打造中国拳击公开赛、清镇越野跑赛、下司皮划艇激流回旋赛等精品赛事;加快培育体育服务业,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山地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市(州、地)培育一个山地户外体育的品牌赛事,做大户外运动市场;加强体育彩票的发行和管理, 5年间体育彩票发行销售达50亿元,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建成一批功能完善、能承接高水平竞赛和大型群众体育活动的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实现每个市(州、地)所在地建成两件以上公共体育设施,每个县(区、市)建成一件以上公共体育设施,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含非标准体育场地)达到1平方米。不断深化体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努力实现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全省体育战线在未来的5年共同努力,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我省经济社会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性任务,找准我省体育工作在全国和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实施重点带动的发展战略:一是以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重点,推进《全民健身条例》特别是各级政府履行“三纳入”职能的落实。二是以开展“多彩贵州”龙舟系列赛为重点,推进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三是以抓好“足球进校园活动”为重点,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四是以抓好“精、小、巧”优势项目为重点,推进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五是以开展山地户外活动、建设生态多梯度体育训练基地群为重点,推进体育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六是以抓好后备人才为重点,推进各类人才的迅速成长。全省体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要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在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动贵州体育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三、2011年体育工作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贵州体育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努力实现新发展、新进步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增强全省各族人民的体质,振奋全省各族人民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贵州,实现贵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进程中重要性,切实抓好2011年的体育工作。今年全省体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研究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举办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历史性机遇,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体育工作提出各项目标任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开好头,起好步,努力把我省体育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为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做出贡献。

(一)深入贯彻落实好《全民健身条例》,强化体育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条例》颁布以来,刘鹏局长多次强调:各级体育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之作为头等大事抓好抓实。推动各级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年度政府工作计划、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的“三纳入”工作;着力推动全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推动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结合总局的计划和我省的实际,今年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统筹,继续在全省安排4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200条“全民健身路径”和4个“雪炭工程”的建设。同时我们希望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的渠道,争取各地方以及社会力量兴建更多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同时也要努力提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要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水平。要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州举办为契机,利用传统节日、农闲季节、以及法定节假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掀起群众体育活动的高潮。与教育部门加强合作,抓好足球进校园和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继续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民、老年人、职工、妇女体育工作,举办第六届全省老年人运动会。

 要完善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体系建设。2011年要完成培训30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任务,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要积极扶持基层体育社会团体发展,在城市中心城区建设市民体育辅导站,在农村乡镇建立全民健身活动晨晚练点。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二)坚持重点项目带动,努力推动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竞技体育要始终坚持“为国争光、为省争誉”的核心目标,坚持重点项目带动的原则,继续提高我省运动技术水平,实现新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去年年底,省体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备战三十届奥运会和十二届全运会各项工作的决定》,这标志我省竞技体育工作已进入新一轮奥运会、全运会的备战周期。围绕新周期的目标任务,今年竞技体育工作的重点如下:一是在运动成绩方面,要在国际大赛中夺取1枚以上的奖牌,在全国锦标赛、冠军赛上夺取5枚以上金牌,向国家队输送30人次;二是重点项目组建专业化、复合型训练团队。组建完成拳击、体操、水上、射击等重点项目的训练、保障团队并全面、高效的开展工作;三是抓好训练单位的制度建设。按备战文件的要求,各训练单位要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计划周密、措施完善、保障有力、奖惩分明、运转有效”的备战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四是组织举办好竞技体育重要赛事。举办好中国拳击公开赛、激流回旋冠军赛、越野跑锦标赛等重要赛事;五是力争开工建设国家(贵州)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六是实施新一轮20个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布局等,为我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上,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按照“办体育做产业、创品牌促发展”的理念,结合贵州省情,把促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产业作为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省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产业就是要加强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打造山地户外运动的品牌赛事。2010年12月,国家旅游局与我省签署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合作备忘录》中,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旅游局支持贵州打造的七个基地中就含有“山地户外活动基地和自驾车与自行车自助旅游基地”两项,其重点支持的黄果树、荔波、梵净山、遵义、百里杜鹃、万峰林-万峰湖、西江苗寨、镇远等重点旅游景区,都是我们已经开展并在打造品牌赛事的地区。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信息,加大同旅游部门的联系和协调,把体育工作积极融入到旅游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中,形成共享资源,共享市场,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全省体育部门要协同一致,上下联动,抓住机遇,认真策划,坚持体育与旅游、文化、宣传、农业的有机结合,全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贵州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赛事,做到“一市(地、州)创一品牌”,共同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要加快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人才培养、体育场馆开发、体育用品销售等特色鲜明的体育服务业,满足群众对全民健身服务业的需求。现在我们争取在我省建立国际拳击博物馆和把中国拳击公开赛固定在贵阳举办,并为进一步争取奥运系列国际职业拳击比赛做好前期准备,为我省发展以重大赛事带动的现代服务业打造良好的平台。要加强体育市场的规范管理,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业标准化,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发展。要扩大、盘活社会体育资源,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和发展体育,建立职业体育俱乐部等,加快体育产业市场化、民营化进程。

加强体育彩票发行的管理,丰富营销手段,提高营销水平。继续围绕扩容提质规范市场,形成网点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模式,积极开拓市场,体育彩票发行销售超10亿元。加强对体育彩票发行销售的监管和公益金的使用,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参加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力争取得好成绩

作为主要承办单位,要求我们全力以赴做好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备战、参赛以及竞赛组织工作,力争在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自从2007年成功申办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我省举办以来,全省各级体育部门就开始将筹备民运会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开展。各级体育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各项筹备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今天起到运动会开幕只有240天,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一定要站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筹备民运会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上来,时间一点也不能耽误,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凝心聚力,将各项筹备工作抓实抓好。竞赛项目的备战参赛是重中之重,在备战中要突出重点,推进科学训练,提高整体竞争实力。要激励我省运动员、教练员在参赛时树立为贵州争光的信念,做到顽强拼搏,力争取得好成绩。竞赛表演组织工作要完善工作方案,确保民运会竞赛表演工作顺利进行。涉及我局的场馆要按时保质地完成建设和改造,保证民运会相关项目的使用。

(五)促进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

2011年,我们还要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做好政策研究、体育法制、人才、教育、宣传、科技等一系列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加强基本建设,突出工作重点,健全工作体系,为圆满完成全年体育工作任务做出积极地贡献。

同志们,新的一年是我省体育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全省体育系统要以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稳定、团结、和谐的环境,全面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