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闻媒体深入贵州省采访民族体育文化

    四载努力,一次盛会,一场精彩的盛会,让世人铭记了贵州,如今,全国民族运动会已过去一年多了,多民族的贵州民族体育发展得怎么样了?为了深入了解贵州的民族体育文化,从昨日起,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体育报、华奥星空、北京晚报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相关负责人及资深体育记者组成的中央媒体民族体育文化采访小分队,深入我省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和安顺等地,深入采访贵州民族体育文化。

    
    在9月24日下午,省委外宣办、省体育局、省民委在贵州饭店举行座谈会,对中央媒体此次赴黔宣传我省传统体育民族体育文化表示欢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晓云、省体育局局长蔡国祥、省民委副主任吴建民、省体育局副局长刘尚等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蔡国祥在致辞中说,2011年贵州承办的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贵州首次成功举办的全国性大型综合运动会,对宣传和推介贵州、提升贵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具有极大的提升作用。在整个运动会期间,在全国的媒体上没有一条负面报道,这对于构建贵州民族体育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国发2号文件中,对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作了专门的阐述,这对于贵州民族体育文化的建设无疑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日前在接见奥运冠军邹市明时谈到“贵州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敢于坚守、敢于拼搏、敢于挑战、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就是我们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需要的精气神。”这同样适用于贵州民族体育的发展。当前,我省已建立起了“体育、旅游、文化、宣传、农业”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希望来自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的资深记者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把贵州民族体育文化的美传播给全国观众。
  
    
    吴建民在讲话中向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记者介绍了贵州民族体育的基本情况,他说,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贵州各民族同胞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各民族的风俗、服饰、节庆、建筑等都非常丰富。其中,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成为贵州民族文化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体育工作,自1982年全省首届民族体育运动会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全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成为贵州贯彻落实“一法两规定”的重要举措,成为贵州的一项法定赛事,列入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贵州不断对民族体育发扬光大。当前,我省主要通过五项措施来抓贵州民族体育工作:一是抓普查,摸清家底,截至目前,全省民族体育共有250多项;二是抓挖掘,我省先后在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建立了民族体育人类学研究中心,从理论上提升贵州民族体育的发展,在第八届、第九届连续两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的民族体育科学论文评选中,贵州均名列前茅;三是抓基地,目前我省先后两批命名了38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这些基地为贵州民族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抓传承,在目前全省1500多所做得较好的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中,不少都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课,民族体育在学校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而在全省1100个民族节庆中,同样有不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五是抓获得,贵州目前除了每四年一届的法定民族体育运动会外,每年都会举行一些单项的民族体育活动。


    负责本次采访带队的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综合处处长、中国体育记协秘书长徐靖说,体育文化建设成为当下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次深入贵州采风,一方面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落实中央新闻媒体的“走、转、改”方针,这是中央新闻媒体首次举行的深入基层采访民族体育文化的活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殊的魅力,本次采风将深入挖掘贵州在成功举办全国民族运动会后,民族体育的民间的发展。把贵州发展民族体育的先进做法,传播给全国读者和观众。


    省民委文教处、省体育局宣传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以及省内部分新闻媒体参加了座谈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