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奥运] 评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29日电(记者黄勇)贵州有关部门28日在娄山关举行了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同时举行"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群众登山活动,组织2008名登山爱好者登山。


    北京奥运会临近,各地迎奥运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宁夏组织了全区各地3000余名老人在银川市区内步行2008米,四川广安组织2008名60岁以上的老人健步走。各部门组织的类似活动,满足了老百姓参与北京奥运会的愿望,应该说是一件好事。


    事实证明,当中国成功举办一次体育盛会或在某个重大赛事中夺得冠军,往往在全国掀起体育热潮。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神州大地掀起了乒乓球热;群众的广泛参与,为中国乒乓球运动提供了充分的后备力量,保障了中国在国际乒坛的长盛不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连克日本一流高手,赢得11连胜,目前成千上万的棋迷中,有不少人的围棋意识就是在那时"播种发芽"的。


    发展体育运动,其实质是要增强人民体质;唤醒全民健身意识,这也是中国当年申办奥运的一个主要目的。北京奥运会我们既要争取更多的金牌,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全民的参与,成千上万人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去,全民体质得到普遍提高,远比奥运夺金更为重要。


    如何让全民积极参与健身,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开动脑筋。当前,全民健身投入少,群众体育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人们投身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表明,我国内地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148.15元。在贵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0.41平方米,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钟秉枢认为,群众体育应该是政府负责的一项事业,现在主要靠彩票公益金作为主要投入来源,这与群众参与体育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各地各级政府在积极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对群众体育运动的投入和支持。在下大力气走体育赛事市场化之路的同时,不要冷淡了大众参与体育事业的热情,不要忽视了对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


    愿北京奥运会的东风,带来全民健身新的热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