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黔”行 拳击健儿吕平圆梦: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为男子汉


  鲍勃·迪伦的歌曲《答案在风中飘》有一句歌词:“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为男子汉。”

  也许贵州拳击健儿吕平的职业生涯,能与这一思考共鸣。

  11月13日,吕平圆梦全运会,登上了最高领奖台。这名快30岁的老将泪洒现场:“这是对家乡、教练培养,还有我坎坷的拳击路最完美的回报。”

  吕平被拳迷熟知是在2014年南京青奥会,那个站在习近平总书记身边介绍训练情况、比赛用具和比赛规则的小男子汉有着远大的志向。

  “那时我憧憬着为国争光、为省添彩,全运会金牌当然是我最渴望的荣誉之一。”当时,获得青奥会银牌的吕平没想到往后的路会如此曲折,达到这一目标竟用了11年之久。

  第一次改变,改打法训练到崩溃。

  越过青奥会后降体重陷入的低谷期。2020年,吕平主动申请升级至57公斤级,并且为适应新的比赛规则,打法风格开始转型。“那感觉类似于一个习惯用右脚射门的球员,你让他必须用左脚。”吕平的别扭作为非专业运动员很难理解。

  简单来说,曾经奥运体系拳击竞赛规则胜负评判主要以打点为主(有效部位的得点次数)。为提升比赛观赏性和对抗性,调整成为了10分制,既要看有效击打,还要看技术发挥和竞争力,非常考验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他之前的打法和邹市明类似,是在移动中找机会,现在让他不断主动进攻,肯定很难适应。”教练刘杨海对吕平的态度很直接,不改变,就会离全运会领奖台越来越远,“最难改的是思维习惯,打了10多年,突然要改,他真是要崩溃了。”

  直至今日,回忆起那段痛苦的日子,吕平依然会不由自主的摇头。“每天练完以后基本在地下躺着,想着下辈子绝不当运动员。”蜕变的过程里,他在近距离对抗中不停地出拳,消耗着大量体能;又在大运动量专项训练中,提升体能储备的峰值。

  第二次改变,脆弱的眉骨看见强大的自己。

  进入十五运会备战周期,吕平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四分之一决赛,眉骨被对手意外撞裂流血不止,夜晚在医院缝合10余针。

  “那时候我没想疼的事,只考虑保护好伤口,争取KO他。”半决赛,面对世锦赛冠军阿卜杜马利克哈洛科夫,比赛没有出现奇迹,他的伤口再次因击打炸裂,遗憾收获一枚铜牌。

  再次望向当时勇敢的自己,吕平内心热血沸腾。“因为这关系到国旗能否在最高处飘扬,我不想留下遗憾。”他说。

  其实,亚运会后,吕平一直带伤征战奥运资格赛和备战全运会。无论是在训练强度天花板的国家队,还是新秀辈出的省队,他一直以非凡的毅力“顶”着疼痛前进,并以1号种子身份进入十五运会正赛。

  “现在都是痛的,所以说能拿到冠军,我也蛮佩服自己的。”在深圳赛场,每一声“红角运动员吕平,贵州,得分获胜”让他感触良多,“队里给我们买最好的营养品,队医每天给我按摩放松、做治疗,外教悉心指导,后勤保障非常好,家人一直支持,所以我肩负了很多期待,这枚金牌真的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

  在全运会拳击项目夺得2金1银,这是贵州参赛以来最好的成绩。“我们16年后再次登上全运会冠军领奖台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也用这个成绩打破了很多质疑。”吕平认为,贵州拳击一直在传承,一代代人都在为之奋斗,“下一个四年,我的身份不管是教练,还是运动员,都会为贵州拳击贡献力量。”

  如今拿到全运会金牌,吕平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圆满了。现场,他的夫人刘思贝泪如雨下,“每次都是我带着孩子去他在的城市看比赛,这一切付出都很值得,他是我们心中的男子汉,是名好运动员,更是好爸爸。此刻,我们家也圆满了。”(贵州卫视、省体育文化宣传信息中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