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积极实施“123458”工程显成效

近年来,为了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广西体育“123458”工程,以落实自治区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体育强区工作为总抓手,扎实开展体育工作,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重大赛事等方面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全区青少年运动员(后备人才)人数达2.26万人,比2015年(4600人)增长近5倍。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1平方米,比2015年(1.21平方米)增长49.59%。2023年第三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由广西承办,将是我区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竞技类全国综合性运动会。首次创办“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体育强国建设论坛、中国—东盟体育旅游活力月等,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

(一)狠抓制度和机制建设。一是全面落实自治区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体育强区合作协议,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等中央部委下拨我区体育工作经费共计2.57亿元,同比增长16%。二是出台实施《关于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体育管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投入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该意见是我区体育先行先试、自主改革的重大文件,是新时代我区乃至全国首个省级体育体制机制改革文件。三是编制形成《广西体育强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广西健康运动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重大文件。

(二)狠抓竞技体育改革和管理。连续4年实行准军事化最严管理及最大冬训,从根本遏制了竞技体育20多年来持续滑坡的势头,运动成绩连续4年止跌并明显回升。2019年广西运动员参加世界三大赛获奖牌19枚,比上年增加2枚,增长11.76%。参加全国大赛(锦标赛、冠军赛)获金牌65枚,比上年增加2枚,增长3.17%,连续四年金牌数都有增加。成功争取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青年运动会落户广西,是广西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竞技类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也是首次落户西部省(区)。同时积极推进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奥运、全运项目,确定共建13个项目的国家集训队,约有145名广西运动员入选,历史最多。

(三)狠抓全民健身推广和普及。一是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健康广西体育惠民工程。2019年争取和筹措约3.67亿元支持城乡建设974个体育惠民场地设施项目,扶持86个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并免费开展国民体质检测。二是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办赛机制,全区举办1088项群众赛事活动,同比增长3.12%,参与人数276.85万人,同比增长10.74%,实现周周有比赛、月月有大型群众赛事。

(四)狠抓体育产业发展。首次创新举办中国—东盟体育旅游活力月、中国—东盟体育旅游大会、中国—东盟体育旅游博览会等活动。2019年获批国家级体育产业(体育旅游)示范项目13个,同比增长30%,历史性获得2项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项目。培育建设自治区级体育产业(体育旅游)示范项目57个,打造了马山县“体育+旅游+扶贫”发展新模式。2015年-2019年全区累计打造30个“国字号”及75个自治区级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示范项目、37个自治区级以上体育综合体。广西“体育+旅游”“体育+扶贫”发展模式和成效引起人民日报、新华社的关注,从北京专派记者到广西深度采访报道。

(五)狠抓体育赛事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体育赛事兴旺工程,2019年全区举(承)办自治区级以上重大体育赛事282项,同比增长12.8%。成功举办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等国际顶级赛事。首创“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分别在中国北海、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是国内首个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的国际帆船赛,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马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亲自出席马来西亚站比赛颁奖仪式。广西打造面向世界特别是东盟的重要区域赛事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0年,广西体育局将全力奋战北京冬奥会、东京奥运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深入实施“123458”工程,推进共建体育强区建设,重振广西体育雄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