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日点燃十堰活力引擎!体育赋能助推城市经济社会跃升

8月8日,以“普及全民健身缔造幸福生活”为主题的湖北省第十七届“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在十堰奥体中心启动。时逢第三个“体育宣传周”。这场全民参与的体育盛会不仅展现了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通过“体育+文旅+商贸”的深度融合,为十堰探索出一条以赛事为纽带、以消费为驱动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全民共享一场覆盖全龄段的体育嘉年华

“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启动当日,十堰奥体中心化身全民健身主舞台,500人广场舞方阵《奋进小康爱中华》拉开序幕,84岁健身达人周武的矫健身姿与5岁篮球少年侯逸南的灵动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生动诠释“全民参与”理念。活动涵盖武当武术展演、青少年体育舞蹈、轮滑竞技等20余个项目,吸引超3000名表演者同台竞技,现场观众逾万人次。

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启动日同步开展气排球、羽毛球、门球等40余项覆盖全年龄的赛事活动,单日参与人次突破3万。市民张丹丹在乒乓球混合单打挑战赛中感慨:“如今十堰运动场馆遍地开花,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级健身资源。”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十堰已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超3000场次,惠及市民300万人次。

以赛促旅体育流量转化为文旅经济增量

从赛场出入口设置跟着赛事游十堰、神武峡线旅游合作路线图、十堰好礼文创产品展,到赛场周边设置武当武术、郧阳凤凰灯舞等非遗展演区,再到奥体中心东广场“舌尖马拉松”美食节日,日均销售额达50万元,十堰市创新“赛事+文旅”模式,以赛事为杠杆,将奥体中心赛事与武当山、汉江等核心文旅资源联动,撬动商业全链条升级。

8月8日,全市17家公共场馆免费开放,同步提供国民体质监测、科学健身指导等便民服务,覆盖超1000人次。市民王女士表示:“量身定制的健身方案让我找到了科学锻炼的方向。” 覆盖青少年全年龄段的赛事设置,带动83%参赛家庭产生周边消费。李女士一家五天消费超6000元,涵盖赛事观赛、武当山游览及太极服购买等。

奥体中心智慧系统实时监测流量2万人,通过“赛事+景区+康养+体培+艺培+医养”联票单日售票5000多张,收入破15万元,实现“流量变现”。

全民健身日期间,武当山、武当快乐谷、武当大明峰等景区接待游客4.2万人次,同比增长35%;汉江夜游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3000人,赛事引流占比达40%。武当太极娃徽章、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一抢而空,武当武术、郧阳凤凰灯舞等非遗展演区单日互动超2000人次,小龙虾、黄酒等地方特产供不应求。

当夜幕降临,意犹未尽的广场舞参赛选手仍在认真复盘动作技术细节。进入午夜,热闹的夜市印证了“白天观赛、夜晚狂欢”的全时段活力。体育搭台,十堰实现多元业态融合激发消费活力。

释放消费动能塑造城市新形象

近年来,十堰市积极探索“体育+”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创新消费模式、升级基础设施、打造品牌赛事等举措,将体育活力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形成了可复制的“十堰样本”。

在激发体育消费潜力方面,推出“票根经济”“消费券”等创新举措。国际女篮挑战赛期间,购票者获赠价值数千元的文旅礼包,涵盖景区门票、餐饮代金券及健身场馆免费使用权,单张票根消费潜力达4000元,成功将观赛体验转化为消费动能。同时,发放1.2万张体育惠民消费券,直接拉动二次消费180万元,带动体育用品销售额增长52%。借助直播电商赋能,抖音“活力十堰”话题播放量超800万次,丹江口翘嘴鲌、竹山绿松石等特产通过赛事直播销售额突破600万元。

从“体育惠民”到“城市品牌”,十堰持续发力。以全民健身日为契机,全面升级体育基础设施,建成社区健身中心117个、“口袋公园”2633个,街头绿地新增智能健身器材,让市民实现“下楼即可运动”。通过统筹七大场馆资源、共享保障团队,办赛成本降低30%,为赛事经济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赛事期间,十堰网络搜索量增长180%,央视等媒体直播覆盖海内外超3000万人次,“仙山碧水汽车城”与“活力动感新十堰”的城市双形象深入人心。

十堰奥体中心举办的全民健身日活动,成为“体育+”战略的生动实践。从少儿篮球侯逸南的亮眼表现,到84岁老人周武的矫健身姿;从武当武术的文化展演,到“舌尖马拉松”的美食狂欢,集中展示了群众体育成果。

如今,十堰正通过以赛促旅、以赛促商、以赛促销,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让“运动活力”持续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