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付涛:用“父母心”浇灌足球幼苗(湖北)

在新华路体育场这片孕育了无数湖北足球人才的沃土上,付涛的名字有着独特的分量。他曾是湖北职业足球联赛元年的亲历者,助力湖北雅琪队冲上甲A的“关键先生”,现在则是扎根青训的“心灵导师”,用一颗细腻的“父母心”,浇灌下一代足球幼苗的梦想。


付涛

1973年出生的付涛,足球之路始于滑坡路小学(今汉口辅仁小学)。12岁进入新华路体育场训练,15岁入选湖北青年队。先后效力于武钢一队、美尔雅、雅琪等球队,亲历了湖北职业足球的初始与激情燃烧的岁月。付涛笃信“能力是基础,但更要抓住机会证明自己”,凭借扎实的技术与不懈的勤勉,逐渐在队中赢得教练和队友们的信任。


付涛(二排左四)和武钢队友

1997年甲B第十九轮,武汉雅琪客场对阵广州松日之战,赛前松日主帅徐根宝誓言主场全取三分。比赛刚开始,客场作战的雅琪队,就深陷对手贴身逼抢的泥沼与上万主场球迷海啸般的嘘声中,形势岌岌可危。场上的付涛心中烈火灼烧,唯有一个念头:“必须进球!”


付涛(二排左二)和队友

上半场胶着之际,转机突现。只见付涛在中场如猎豹般机敏拦截对方的传球,电光石火间转身、抬脚、发力,足球化作出膛炮弹,精准直钻对方网底。压抑许久的情绪瞬间引爆,队友蜂拥而上,狂喜炸裂!硝烟未散,下半场开场后,张斌的传球尚在半空,付涛已然捕捉时机,迎球拔脚怒射,极速而驰的足球撕裂喧嚣,远距离洞穿对方的“城池”。梅开二度!这一夜,付涛的名字,成为雅琪队绝境逢生的利刃,更是在重压下挺身而出的“关键先生”。


进球后球员庆祝场景(图片来源:荆楚网)

1998年后,随着球队升级引援,付涛转会四川绵阳,继续驰骋绿茵,直至2001年挂靴。当职业生涯的帷幕落下,他回望熟悉的绿茵场地,思索着未来的方向。

面临人生的选择,付涛拒绝了职业俱乐部的执教邀请,而是到武汉市足协做青训教练。2013年,他带着更深的领悟,回到了新华路体育场。当年在此射门的脚,如今拿起了教鞭,只是发力的方向,已悄然从“破门”转向了意义更为深远的“育人”。


付涛(二排左一)和2007年龄段的小队员们

特别是成为父亲后,付涛对青训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培养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太难了。”他更能共情家长们的巨大付出、对结果的焦虑以及所承受的风险。这份感同身受,让付涛不仅要教孩子踢球,在某种程度上,还要担起“代理父母”的重任。


付涛(白色衣服)与2007年龄段小球员们赛后复盘

这份“父母心”,主要体现在训练日常上。“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我对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比较了解,在平时的训练中会针对他们不同个性进行训练。我希望孩子们是被精心‘培养’出来的,而不是被‘选拔’出来。”付涛坚信:“未来职业赛场的高度,取决于早期基础是否牢固。”他的训练场杜绝嬉闹,要求每一次触球都必须精准、规范,达到技术要求。


付涛(中间)带领球员在做训练前准备

付涛在训练中也讲究方式和方法。针对10岁左右男孩竞争意识强、善于模仿的特点,他将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巧妙转化为一系列游戏与竞赛,包括趣味热身游戏、技术打磨(分组传球闯关、擂台挑战)、实战对抗(规则创新的小场地比赛)和成就激励(积分表彰)等环节。通过将带球、传球、突破等核心技能融入“变速跑”、“传球PK”、“1V1擂台”等情境,付涛成功激发了孩子们持续的热情与专注,从而在90分钟训练中,把孩子们的心“硬控”在训练场上。


付涛(白色衣服)在训练场

“我不能只做一个教动作、讲战术的足球教练,更重要的是向孩子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球星,但每个孩子都必须成为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 足球,在付涛眼中是育人的载体。


付涛(二排右一)、陈鹏(二排左一)教练和小队员在新华路体育场

这份理念,融化在无数细微的日常中。一次有位小球员借口训练累,连续几天未完成文化课作业时,付涛不是简单批评,而是在训练结束后默默陪伴,督促孩子完成作业,随后在队内公开给予表扬。这份带着尊重的引导,让小球员从此学习也变得积极认真起来。


付涛(二排右二)带领团队参加2017年足协杯比赛

在处理孩子们间的小矛盾时,付涛不是简单制止,而是学会倾听,引导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理解他人和解决问题……他的“父母心”如同温润的土壤,慢慢滋养出希望的花朵。2017年,付涛带队参加中国足协青少年(10岁)男子足球赛,获得全国第六名;2018年全国少儿足球邀请赛,他执教的07年龄段一队勇夺冠军。更值得骄傲的是,他培养出了张一轩、黄开俊等优秀的职业球员。


付涛(蓝色球衣)在比赛间隙指导球员布阵

“从我手上走出去的孩子,都带着新华路的标签,带着付涛的烙印。”这份“父母心”的责任感,让他不只关注球员们球技的进步,而是无论他们最终能否踏上职业赛场,都能成为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些年,付涛的白发悄然增多,新华路的草坪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带过的孩子,有的在职业赛场驰骋,有的考入了高等学府。但无论走得多远,他们只要有机会回到新华路,总会先奔向训练场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付涛教练。


付涛在训练场

夕阳西下,结束训练的孩子们陆续离开球场,付涛捡起最后一个球踢了一脚,球滚到球门线前停下,像个等待拥抱的孩子。他想起第一次踏入这里的自己,想起1997年那个沸腾的夜晚,想起小球员们今天进球后雀跃的模样。


传承从不是刻意为之—— 就像新华路的草籽,落在土里,自然会发芽,而他这颗 “父母心”,便是最温润的土壤。

来源:新华路体育中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