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名将泮忆铭:人在棋中 心在科技报国


19岁的泮忆铭,因其棋力令人高山仰止,在国际跳棋界人称“泮神”。这位北京大学数学院的大一生,被不少人误认为是体育特招生,其实,他进北大与体育无关,凭借全国数学奥赛冠军的身份,他被北大数学院英才班免试录取。五智会,他轻松卫晃,但心在学业在科技报国。

卫冕之路所向无敌

10月31日下午,国际跳棋100格男子决赛,上届智运会冠军半忆铭轻松战胜湖北队队友熊智勇卫冕成功。男子个人赛于10月26日开赛,洋忆铭在9轮预赛中以不败战绩积14分排名第一晋级淘汰赛,随后连胜山东队韩旭、上海队陈那马可,与队友能智勇会师决赛。半忆铭的撒手锏是快棋,淘汰赛中如果慢棋下和,就需加赛快棋,但他的卫冕之路全都是在慢棋赛中就拿下对手


11月1日,半忆铭、曾芊让、赵汗青组成的湖北队征战男女混合团体赛,团体赛赛制是循环赛并无加赛快棋,7轮过后,湖北与上海同积13分,但以微弱的小分之差而屈居亚军。半忆铭在7轮大战中,6胜1和。众多媒体不停地追问半忆铭同一个问题: 在下棋和学业间,会有什么样的选择?

历来沉默低调的半忆铭均笑而不答,未来的目标,在他心中既明确且坚定不移。比赛结束后,半忆铭立即赶回了北大。

下棋 无心插柳

2004年1月出生的泮忆铭,自幼具有过目不忘的天赋,对自然科学、数学特别有兴趣,上幼儿园时,父亲泮中平用小学课本教他,他不仅一学即会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家境并不富裕买不起多少书,泮中平就带他到新华书店蹭书,他快速阅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一待就是一整天。

上小学后,泮忆铭就立志要考入北大或清华。小学二年级时,学校推广国际跳棋,泮忆铭对这项特别需要算力的游戏顿时来了兴趣,很快成为少年棋手中的顶尖人物,小学毕业时进入湖北省队,同时以高分考入省实验中学。


下棋之所以让泮忆铭着迷,是因为在棋局中能培养专注的习惯、大局观、缜密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记忆力和计算能力。泮忆铭以小打大,在成人赛场上所向披靡,屡获全国冠军、亚洲冠军,14岁时成为中国第三位特级大师,15岁参加世锦赛,以不败战绩获得中国首枚银牌,同年征战四智会获个人和团体双冠王。

学霸 业精于勤

身为省队的全国顶尖运动员,泮忆铭在省实验中学竞赛班亦是学霸,各门功课都排名前列。外出训练与比赛时,他都会挤出时间温习功课、完成作业。


2021年5月,泮忆铭开始接触奥数试题。奥数竞赛,与普通的数学课程大不同,其高手都是从多年的特殊训练中走出来的。泮忆铭感到很多题意都看不懂,棋手敢于挑战的本性,让他执着地钻研起奥数试题,发觉一道试题可以有多种解法后,感到极为有趣。仅仅三个月后,他首次参加了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赛。

所有的参赛选手中,泮忆铭是接触奥数时间最短的人,但是竞赛中,专业棋手的大赛经验,让他在气定神闲、思维敏捷中有了超常发挥,一举夺冠,并入选中国奥数集训队。

北京大学数学院英才班立即与泮忆铭签约录取。2022年9月,泮忆铭到北大住读,课余时间在网上坚持省队的下棋训练。

棋王和拳王的故事

2023年夏天,为备战五智会,省国跳队全队被拉到五峰国际滑雪场进行为期四周的集训。省拳击队也在山上夏训,两支队伍在早操中同场练体能,中国拳王刘伟和泮忆铭一见如故。


刘伟教泮忆铭打拳,泮忆铭教刘伟下棋。

泮忆铭首次学拳击时,拳套也不会戴,左手去戴右手拳套塞不进去。刘伟帮他戴好拳套,教他站位、出拳。

泮忆铭学得很认真,屈腿、抱架、出拳,一会工夫,就学会了转膝拧腰带动肩发力击打。

刘伟边教边用手掌给他当拳靶,泮忆铭连续出拳,啪啪的击打声让他很兴奋,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刘伟对学下棋也很快入迷,每天晚上去棋室,同样从ABC学起。

国跳队外教契佐夫对泮忆铭学拳击大加赞赏,“很好!下棋静、拳击猛,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进攻,他学拳击不仅练体能,还能体验、领悟一下对抗中的搏击精神。”

谈恋爱?没时间没机缘

泮忆铭是北京数学院英才班中的元培计划实验班学生,如果说英才班是数学院里的战斗机,那么元培班就是战斗机中的王牌机。身处中国顶尖大学顶尖班的学子,无疑肩负着成为中国未来高科技特殊人才的重任。处于这个金字塔尖之上的泮忆铭,学习生活如何?


湖北体育杂志记者跟踪采访泮忆铭多年,他说:“班上的学业竞争氛围太浓厚了,并不亚于棋坛大赛的紧迫感。同学们生活上都极简,平日除了上课以外,都是在自修、刷题,周末也全在图书馆中度过。”下棋和学业的时间矛盾怎么处理?

“还好吧,在学校里,下棋也是缓解学业压力的有效办法。”

问他是否有恋情?他苦笑了一下:“哪有时间去考虑这个?再说了,班上全是男生啊。为了五智会的比赛,省棋牌中心替我向学校请了长假,我回学校后得挤出很多时间才能补上落下的课。”

泮忆铭计划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读博,至于选择学业专项,那要到大二后再综合考虑。他说:“下棋在国际赛场上是为国争光,我会坚持下去。但国家更需要高科技人才,我希望自己能在学校和老师的培养下,能在科技上有所作为,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科技报国者。”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