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体育:这里的陪跑者静悄悄
湖北健儿在杭州亚运取得大捷,他们在呐喊声、欢呼声中奋勇拼搏,在荣耀时刻升国旗、奏国歌,他们眼中幸福的泪水,是在感念为国争光为家乡添彩的使命,是在感慨一路走来的艰辛,是在感谢身边陪跑者的付出。
在静悄悄中陪跑而来,在静悄悄中陪跑而去,这些隐藏在高光背后的陪跑者,是健儿们最坚实的臂膀和依靠。
省体育局领导、有参赛任务的项目中心主任,总是悄悄出现在赛场内外。四年一届的亚运会,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健儿们能否打出气势打出训练水平,牵扯着他们的心。
运动员都有赛前的紧张和焦虑,领导们亲切看望和慰问时露出的和蔼笑容,让运动员感到安心鼓舞。此时的领导们,其实也有焦虑和紧张,但都藏在心里。
9月22日,省体育局局长水兵抵达杭州赛地,比赛期间,他和分散于赛场的各相关项目中心主任、教练员保持着热线联系,数次召集专题会议,商讨夺金形势、运动员状态变化、医科后勤保障等具体问题及解决办法。
省体育局几位领导靠前指挥分头跑赛场、训练场,运动员夺金后他们默默离开,运动员受挫时他们安慰“别背包袱,再来!”郑钦文在女单淘汰赛打得有波折时,水兵挤到记者混采区通道,笑着勉励她,并与郑钦文的父母在赛场外亲切沟通、交流。
本周期伊始,省体育局成立了亚运会备战领导小组,担任组长的水兵,对选项、备战、资格赛全过程了如指掌,对湖北健儿在杭州亚运所取得的成绩,他说:“整体来看在预期中,个别项目超预期。”
举重名将田涛入住亚运村后,很想吃中国运动员食堂的传统饭菜。令主教练于杰、助理教练田富轩着急的是,湖北队医袁志锋因名额有限不能随队进村,而田涛的伤情治疗停不得。省重竞技中心主任马剑平立即与国家队联系,安排田涛到赛馆训练后,去浙江运动员食堂吃饭,这样一下解决了田涛的吃饭和按摩恢复两个难题。
袁志锋在田涛训练前后,都对其进行按摩恢复,精心治疗伤病。田涛的肩、肘、膝皆有伤,抓举、挺举的技术动作和呼吸,需因伤情做精细的发力调整。于杰、田富轩和袁志锋反复研究讨论,一点点地试,终于找到最佳发力点。
10月5日下午,田涛出战。省体育局领导高春海、郑李辉和重竞技中心主任马剑平早早赶到赛馆中国队的观看席上。他们对田涛的状态十分清楚,但在众多亚洲高手的激烈竞争中,田涛能否克服伤病正常发挥水平,让人捏把汗。
田涛在抓举中超水平发挥,在挺举中也拼出了实力而夺冠。赛后,为总结经验转入巴黎奥运的训练备战,领导们又与于杰进行了深入商讨。
张子扬是中国游泳队唯一兼项泳池赛和游泳马拉松赛的选手。9月29日游泳池比赛收官,中国游泳队放假,但张子扬得立即赴上海转入游泳马拉松备战。
游泳马拉松是首次列入亚运会,近几年亚洲并未举行过游泳马拉松赛,日、韩主要竞争对手或哪支队拥有黑马的情况不明。张子扬在游泳池比赛中,接力获银牌,400米自由泳获第六名,未能夺金让他有些失望。
水兵与省游泳跳水中心主任尹进波反复讨论张子扬的游泳马拉松备赛,水兵强调,必须激励张子扬重振信心,减轻压力、轻装上阵全力一搏。要坚信张子扬在游泳马拉松中的特点,关键时刻他是顶得住的。在上海备战和转入浙江淳安千岛湖赛地的各项后勤保障,不能忽略任何细节。
主教练成章和湖北队医徐成栋在上海训练基地协助张子扬备战,为缓解他在游泳池比赛的疲劳,需要比平时更多更细致的按摩放松。
游泳马拉松是10公里,上海基地有赛艇航道,成章安排张子扬游超长距离17公里,张子扬在航道里游,成章和徐成栋在岸上陪走17公里,边走边喊注意技术动作或鼓劲加油。
成章一行转赴千岛湖赛地后,尹进波从杭州驱车赶到,他说:“我们是来给你们减压、当啦啦队的。”
10月7日,张子扬惊险夺金,赛后当中外媒体围堵采访他时,他的陪跑者们退得远远的,沉默中泪光闪烁。
湖北健儿有23人在27个项目中夺金,几乎每一位夺金者,都会在第一时间用目光寻找教练和科医人员,每一位夺金者,都有着和田涛、张子扬相似的故事。
金牌是运动员奋勇拼搏得来的,但谁也离不开陪跑者,他们之间多年心心相印,成败与共,其中有着何等的艰辛、有着多少泪与笑?他们和运动员多年朝夕相处,陪伴的时间远远超过和家人团聚的时光。
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湖北有38名运动员上榜,湖北的教练员和科医人员中,部分人员上榜,另一部分虽不在名单上,但仍参与了亚运会对运动员的临场指挥与医科服务。
11名教练员:成章、刘灵洁(游泳),谢继鸣、熊卫、吕钢(田径),于杰、王国新、田富轩(举重),陈重(龙舟),张吉(攀岩),刘雪祥(电竞)。
10名科医人员:徐成栋、曹中兆(游泳),姚锋(跳水),苏凯峰(田径),袁志锋(举重),王军瑞、高强(赛艇),杨春生(龙舟),董焕(武术散打)、叶帆(攀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