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峰探营之三|高原搏击 突破极限靠什么?

我省重竞技中心的拳击、摔跤和柔道三个项目的运动员,于7月24日赴五峰国际滑雪场进行为期6周的高原夏训,从未上过高原训练的湖北队为什么连续两个夏训均上高原?高原上的搏击,突破人体负荷极限靠的是什么?

神奇的指标要“保密”


8月17日湖北体育杂志记者到达五峰云顶时,遇到文银杭,他说拳击队连练了四周,今天调整休息,他自己加练在山上跑圈。这位天津全运会冠军,也是队中的老队员了,他全身汗透、一脸疲惫,让人肃然起敬。


“休息日,干嘛加练?”

“和年轻队员比,我恢复慢,笨鸟先飞、多飞。”文银杭说。聊及在五峰的训练效果,他说感觉很好,所以要抓紧每一天。


重竞技中心夏训督训办主任苏驰介绍,去年进行高原训练探索后,积累了经验,今年的高原训练,中心严格执行省体育局的具体部署,各队准备工作非常严谨细致,在队伍管理、系统训练与测验、复合教练团队、科技支撑和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具体实施和检验的细则。特别是科技支撑的力度,每天都要检测运动员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为一人一策的训练方案提供指导依据。


苏驰突然一脸神秘,小声说:“山上已练四个星期,队员们不断地突破了运动负荷极限,但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越来越好,还有二周训练,还能加大运动量和强度。神奇吧?但是,这些指标要保密。”


名将新秀云集,训练内容各不同

拳击队名将云集,全国冠军刘伟、文银杭、女子布日都与全队一样大练基础体能和专项体能。重竞技中心副主任、拳击队总教练邓爱民介绍,去年首次来五峰夏训,全队的体能和技战术都有幅度很大的提高。参加全国锦标赛,刘伟的比赛就打得比较轻松,夺冠很顺利。今年夏训后,主力队员将直接去呼伦贝尔中国拳击训练营,与几支拳击强省市打教学赛,同时参加四国邀请赛,一方面提高实战能力,一方面也检验今年夏训的效果。


女子柔道队7名队员练习实战,教练杨降东说:“冯莹莹在国家队备战亚运会,来高原训练的主要是青年队员,目前的比赛任务主要是备战9月6日的学青会预赛。”杨降东说:“上高原训练,刚来时走路上坡时气都喘不过来,练了一周后适应了,现在上大强度大运动量都能正常进行。”


摔跤队员们在空翻。14名队员中,江滔、田威、卢家庚、史李奎等都是全国成年组前三名,除江滔外,后三人均是二青会上冲出来的夺冠者。


摔跤队领队易正勇介绍,摔跤队的夏训以强化体能和提高实力能力为主,但训练计划有区别,有几名小队员在备战学青会,青年队员田威、卢家庚、史李奎在备战全国U23锦标赛,比赛将于9月16日在太原进行,夺冠者将入选国家队征战世界青年锦标赛。有参赛任务的队员,都在以加强实战训练为主。我们希望,他们中有人能夺金出战世青赛。这三人能在全国成年比赛中,打进前三名,回头打青年赛,还是具备一定的实力。


这三名队员均表示,在五峰训练,很奇特,训练中缺氧特别累,但恢复起来又很快。“稍歇一会,劲又来了。山上安静凉爽,睡眠特别好。”


对于即将参加的U23比赛能取得什么成绩,三人的目光都炯炯有神:“练得好就有底气、有信心!”


并无神奇,高原训练靠练靠拼

在摔跤训练场上,记者碰到重竞技中心主任马剑平,他正在与古典跤教练王心军讨论技术问题,俩人比划着,真上手摔了。马剑平似乎“赢”了。


“他让着我的,真摔的话,我凭什么本事拿业余爱好去挑战人家的专业?我不过是喜欢和他们一起探讨一下训练中的问题。”马剑平笑说。

马剑平喜欢探讨的事很多,记者最想问的是,他为什么想到把队伍拉到这里来夏训?


马剑平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省体育局“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联系点,去年春天跟随水兵局长来调研时,对这里的海拔高度、温度、湿度和氧离子含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发现这里的自然环境与海南五指山中国举重队的训练基地很类似。全国适宜于高原训练的基地有不少,但五指山是最好的,五峰国际滑雪场的自然环境仅次之。


马剑平提出把重竞技队伍拉上山来夏训的想法,得到了水兵的支持。

湖北武陵山旅游开发公司体育专员胡瑞文,向董事长关勇和总经理汪海峰汇报此事后,也得到了大力支持。

说动就动,夏季闲置的滑雪大厅,改装成训练馆,运动员直接入住宾馆,伙食由重竞技中心自带食材和厨师另起炉灶。

2022年的夏训首上高原。

马剑平说:“高原训练,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山上怎么适应怎么练?下山后如何恢复、什么时间参赛最佳?去年上山,探索性的训练多,练得比较保守,但效果非常好。今年有经验了,上山前,中心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各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今年就大练特练。”

“我有个问题仍然有些困惑,仍然在思考在寻找答案。”马剑平似乎自言自语:“高原缺氧,超负荷的训练,突破负荷极限,理论上应是下山后在超量恢复中去实现,但今年的各项生理生化跟踪监测说明,适应期过后就能不断地加大训练负荷,突破体能极限瓶颈,在山上就实现了。”


“苏驰说,你们有神奇的测试指标要保密?”记者说。

“没那个事,科研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我能确定的是,今年夏训的成效大,主要原因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在于运动员、教练员的顽强拼搏!刘伟刚上山时打了场教学实战,心率高达210次/分,得让人扶着才能站起来,喘息几分钟后恢复了,又上场打。大家练得苦啊,体能和意志的付出,是在平原上训练的多少倍?”马剑平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