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9年间从宜昌到宜昌 省运会采访手记

1994年采访了宜昌省运会,

2023年又采访宜昌省运会,

29年弹指一挥间,

两届省运会的感觉,恍若隔世?


29年前采访省九运会 依稀二三事

第一次采访省九运会是在宜昌当阳。1994年7月,从武汉坐大巴一路颠簸十余个小时抵达当阳。宜昌市没有游泳馆,省运会游泳比赛放在当阳室外游泳池进行。比赛全用秒表计时,成绩公告要等好久才会贴出来。

酷暑难耐中,一个小伙子说话很冲,他在赛会组织和宜昌队的比赛中两头中忙,我等不及成绩公告贴出来时偶然问他,他居然一口气说出前三名的姓名、成绩、哪个队的。他叫黄小铭,是宜昌市体校的校长,和他攀认是武体的校友后,他的态度才和善了一些。

10月间再赴宜昌市采访开幕式和随后的田径、球类等比赛,那时汉宜高速已基本建好,全是水泥硬路面,由于尚未正式通车,大巴得不断的离开高速绕道国道或省道走一段,再回到高速上。

宜昌市为承办省九运会而兴建的体育中心让人眼睛一亮,体育馆好气派,有2600个座位,还有一个副馆,体育场上铺设的居然是塑胶跑道!省八运会的田径比赛在武汉新华路体育场进行,还是炭渣跑道。


体育中心虽然很大很气派,但周边的马路却拥挤不堪,三峡大坝正式动工,又逢省运会,人多车多。

那时的媒体单位少,各地方大多有随队记者跟着运动队进出,省里就那几家媒体,记者们各自为战。那时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传真机没有手机,写稿主要是写成绩和运动员的感言,写好稿后打长途电话照着念,连标点符号也得念,比如:“他说”“冒号”“引号”“我能夺得这枚金牌非常激动”“句号”“反引号”,如果要写长稿,都是回单位后再写再发。


宜昌入住的宾馆,比当阳好了很多,至少不用到邮电局去打长途电话,在宾馆里打就可以了,电话费计入房间开销中。

去赛场靠蹭车,有时去晚了,没看到比赛但常常能找到黄小铭,他记性好,问他和看比赛是一样的效果。但比赛的最后几天里,他沉浸在指挥宜昌队的比赛中,一脸焦虑,没心思搭理我们,甚至看到我们就绕着走。


黄小铭在省六运会(武汉新华路体育场)夺得跳远冠军

那时各队的综合实力,武汉和黄石是具有垄断性的老大和老二,但这次宜昌与黄石的成绩较上劲了。宜昌以前参加省运会,分成两个代表团,宜昌地区和宜昌市。省九运会,地市合并成一个代表团了。那时,湖北省体育局的名称是湖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湖北省体委,宜昌市体育局也称宜昌市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宜昌市体委。

宜昌的强项是射击、田径、举重,篮球等。宜昌的体育名人是七十年代中八十年代初的男篮刘松和蔡方陵。省九运会,眼见着宜昌就要在总分上赢黄石,但最后还是输了。宜昌以60金60银54铜获金牌奖牌第二名,总分第三名,实现了省运会上的历史大突破。


29年后采访省十六运会 恍若隔世

2023年4月去宜昌采访省十六运会开幕式和此后的游泳、田径、射击、球类等比赛。宜昌的市容市貌、体育场馆变化之大不用多说,在媒体言媒体。


图片摄影: 李亚隆


宜昌体育名人比当年多了很多,奥运冠军赵芸蕾、汪周雨、世界冠军田涛、魏轶力、杜玥、李汶妺、全国冠军孙佳俊等数不胜数。当年省九运会有5000余人参赛,现在省十六运会有3万人参赛。


历届省运会,赛地组委会宣传部,联系省级媒体时多是与媒体时政部门或当地记者站沟通,而各媒体的专职体育记者,却是通过省体育局政宣处来联络与组织。省十六运会,宜昌筹委会宣传部,与省体育局政宣处的沟通与配合十分默契,从筹备工作到各项活动与赛事,组织媒体采访对接都天衣无缝。


承办地的媒体都是新闻宣传中的主力阵容之一,他们集中当地各路媒体的精兵强将,报道各项筹备工作、大型活动和赛事。他们报道前两项是驾轻就熟,但在赛事报道中却有些手生,因为各市州的体育专职记者极少。


开幕式前些天,宜昌组委会宣传部让我们去给当地30多位记者讲讲体育新闻报道,让我们吃惊的是,他们的提问,很专业很有深度。我们醒悟到,2022年1月从省运会在五峰滑雪比赛开始,他们已经经历了青少年、群体和俱乐部三大类111个大项中的大部分比赛,在赛事报道中的敬业精神,让他们已经成为体育报道的行家里手。



来宜昌的媒体阵容是省运史上空前的强大,有中央和湖北省的主流媒体、香港及海外华文媒体、全省17个市州主要媒体,注册媒体与记者共有60余家200余人,还首次邀请了新媒体中的知名网站、网红大V等自媒体。仅仅一个开幕式,就有上百家媒体和网络平台直播,观众超一千二百万,传播力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29年前来宜昌采访省九运会可谓单打独斗,29年后来采访省十六运会,如同采访奥运会、全运会,有车接送站、有媒体专住酒店,有志愿者引导,有定时往返各赛场的大巴,有主媒体中心、场馆媒体中心和网上新闻中心。


赛会活动多、赛事多,每家媒体派出的记者有限,很难事事兼顾到,以前是靠记者间的自由组合互通有无,现在,大可放心跑特别关注的赛事,其他信息,点开网上新闻中心,各种信息、图片、视频应有尽有。


赛后采访,常让我们误过媒体班车。第一次在奥体中心误过班车后,我们在雨中找不到出租车,试着在媒体工作群中问了一声:“还有无车来奥体中心?”不料得到秒回复:“你们有几个人?立即派车过来。”车牌号与司机的姓氏、电话全都告诉了我们。赛会期间十余天,无论哪个记者误了班车,无论有多晚,都能有车接送。


黄小铭(左一)

奥体中心游泳馆游泳比赛结束时,遇见黄小铭,这次他奔波在各赛场督导。聊及当年在当阳的游泳比赛,我说:“那时你们的游泳成绩好像是第三?这次强大了,金牌奖牌全第一。”他笑说:“时代不一样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以后宜昌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一定会更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