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纪录潮涌 亦惊亦喜亦思亦忧——湖北省十六运会后备人才检阅综述
1994年10月,宜昌承办省九运会时,5000多名运动员全是青少年,此后咸宁承办的省十运会开始增加群体项目,但检阅青少年后备力量,始终是省运会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2023年宜昌承办的省十六运会,3万名运动员参赛,其中体校组、中学生组和社会俱乐部组大部分项目,皆是青少年参赛,约2万余人。后备力量破纪录潮起潮涌、让人惊;多项目整体水平提高、多金王成批量出现,让人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人思;全省17个市州发展不平衡的历史现象并无大的改观,让人忧。
PART1 令人惊 破纪录潮起潮涌
省运会球类、打分计点、无固定赛道等项目,难有具体指标衡量水平提高了多少,但游泳、田径和射击等项目有省纪录、全国纪录和达运动员等级可对标,这三个金牌大户项目,在省运会开幕式点燃圣火后进行,令人吃惊的是破省纪录、全国U年龄组纪录潮起潮涌。
开幕式后第一金来自射击。射击设男女U15、U17和U20组,共46个小项。11支队232人参赛。女子U17组刘雅菲的这第一金,就打破省纪录。射击共破9项省纪录,2人达健将,57人达一级运动员。
游泳设有男女10岁、11岁、12岁和13-14岁组,共92个小项。有14支队262人参赛。4月13日上午预赛,就有4人打破3项省纪录,下午决赛,首项男子12岁组800米自由泳,前5名全破省纪录,冠军罗昱淳将省纪录提高了52秒之多。随后女子800米自由泳,前3名也破省记录,冠军刘欣茹创造的新纪录提高了40秒。赛会共有38人破45项省年龄组纪录,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20余项超全国U系列年龄组纪录。4人7项达全国游泳冠军赛标准。4人达健将,40人达一级。
田径设有男女12-13、14-15、16-17、18-19岁组,共89个小项,赛会45人次破29项省纪录,14人达一级运动员。
破省纪录是我省后备人才纵向比较的标志,本届大赛破纪录之多史无前例,后备人才的整体水平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超全国U年龄组纪录、达健将和一级运动员是我省后备人才与全国横向比较的标志,显然,已涌现一批尖子选手进入全国一流后备人才的行列。
PART2 令人喜 批量多金王霸气初露
多金王是顶尖选手具有垄断性统治力的标志,历届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上均不乏这样的超级冠军。他们也均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示出了多金王的巨大潜力。本届省运会的多金王批量出现,他们中一定会有人能将多金王向未来延伸。
射击、游泳、田径的多金王,有的金牌来自一骑绝尘,更多的是在激烈到白热化的拼争中惊险抢得。一骑绝尘,是其实力高人一头,拼争中抢到,是其越是惊险越超水平发挥的英雄本色。
射击刘雅菲包揽步枪项目5枚金牌,10米气步枪中打出630.5环,大副刷新省纪录。刘雅菲在三姿项目中与唐佳敏、陈安琪同时打出583环,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进入决赛,刘雅菲顶巨大的压力夺金,足见其承压能力之强。
U20组金清扬囊括男子步枪项目3枚金牌,破省纪录,他的成绩和比赛心理,均表现出力压群雄的能力。
游泳女子11岁组柯雯曦夺7金破2项省纪录,男子11岁组周俊熙获5金破5项省纪录,其中3项超全国U纪录。
未满14岁的欧阳俊俣身高1米90,是赛会身高最高者,夺4金破3项省纪录并超2项全国U纪录,在400米决赛中全程与骆铭佩比肩拼争,冲刺中惊险胜出,两人同时破省纪录,欧阳俊俣超全国U纪录。
14岁的江雨瑶、孔舒雅、骆铭佩、熊婉婷共在7项上达全国游泳冠军赛标准。冠军赛的标准,基本上是全运会资格赛标准,4名少年选手同时达标,开我省游泳史上先河。
田径赛制规定,每人限报2个单项和接力,因此多金王夺金数量有限,但有17人获得双金,熊悦、黄思源等选手均夺3金。
滑雪项目落地生根,开始收获。在本届省运会上,滑雪项目首次加入省运会,引起了全国关注,中央电视台专程开来直播车。2022年1月,高山滑雪在五峰举行,我省自主培养的一批新苗经受住了首次参加综合性运动会的考验。女子单板白欣卉在省运会上夺冠,随后在全国青年锦标赛上夺冠,今年首次参加全国锦标赛,夺得铜牌成为赛会最年轻的奖牌获得者。短道速滑的熊介凡,在去年6月省运会夺冠后,今年在全国U系列500余人激烈角逐中获得第6名。
PART3 令人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994年宜昌承办了第九届省运会,办赛的本身成功圆满,但赛会的竞技水平并未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提高,诸多县(区)级体校的功能每况愈下、甚至消失,全省后备人才的培养开始了长期积弱。湖北在全运会战绩也从1993年的七运会金牌榜第5名,急剧下滑、连续6届全运会在9至19名中沉浮,八运会第13、九运会第9、十运会第19、十一运会第15,十二运会第18,十三运会第13。
奥运会上,依靠传统强项的少数尖子选手奋力搏击,届届奥运有金牌得以薪火传承,但里约奥运会上仅有刘蕙瑕获跳台双人冠军,奥运断金危机四伏。
第十四届全运会周期中,我省在全国二青会报名时,不少项目队伍人数凑不齐,有些项目省队没有适龄队员,后备人才严重断档。省体育局党组面对危机,大刀阔斧改革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终于在二青会上打响翻身仗,跃身金牌榜第7,二年后在东京奥运夺2金,陕西全运会上昂首跻身金牌奖牌榜第6。
十四运周期,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基于在危机中争分夺秒抢抓各种机遇和实施运动员体能强化工程,但后备人才终归根基尚浅、人才厚度不足,有可持续性竞争力的强项少,其战绩很难延伸到十五运会。
第十五届全运会周期伊始,省体育局党组深入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调研各级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创新实施二大决策,从根源上解决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12个县(市、区)开展首批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同时,构建6所省直体校、15所市州体校、30所县级体校的“61530”行动计划,完善三级后备人才逐级选拔培养机制。
本届省运会上的破纪录潮、多金王,正是这三级培养的首批受益者。游泳项目中,省直体校输送到省队的选手,经受了省游泳队一年多大刀阔斧创新改革的训练机制和科学训练手段,一批青少年选手今年3月在全国青年赛上夺7金、紧接着转战在全国锦标赛上夺奖牌、进前八名。其中部分适龄选手回头打省运会,大破省纪录超全国U纪录势在必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省运会上U系列年龄组中,大年龄组的优秀选手有可能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上成为建功新秀,小年龄组的优秀选手,则会成为第十六届全运会的主力中坚力量。
PART4 令人忧 改变发展不均衡的历史现象尚任重道远
青少年组金牌榜上,体校组和中学生组相加,超200枚金牌的是武汉和宜昌,襄阳超百枚,黄石、十堰有大几十枚,荆州、荆门、孝感、黄冈获小几十枚金牌,其他地方金牌数为个位数甚至为零。
本届省运会的整体水平虽然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但优秀选手来源基本集中在武汉、宜昌、襄阳、黄石、十堰等地,全省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发展很不均衡的历史现象尚未改观。游泳、田径是基础大项,但仍然有5个地方未组队参加游泳赛,其中3地连田径也未组队参赛。
“61530”行动计划,给予入选的体校有较大的政策扶持,但30所县(区)级体校中,目前仅有15所体校能达标入选。
改变后备人才不均衡的现象,不仅是全省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有力推动各地全民健身的需要,是建设体育强省的需要。期待有关地方政府、体育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形成合力,逐年逐步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宜昌,28年后再次承办省运会,这次不仅仅是办赛更为精彩圆满,赛会新苗涌现之多、成绩水平之高,终是我省后备人才由弱转强的一个标志,是从此走向更高更快更强的里程碑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