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让我们活得有滋有味”――焦作市农民健身工程侧记


2007年12月6日上午,河南省万村农民健身工程启动仪式在焦作市武陟县三阳乡小刘村举行,众多领导的光临让这个只有数百人的小村庄热闹得像过年似的。如此重要的活动为什么在这里举行?他们有何过人之处?
一 “一天不活动就浑身难受”
小刘村和焦作农村其他地方没有多大差别,这里的人祖祖辈辈过的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对于体育的认识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对体育的投入也逐渐加大,体育彩票公积金也越来越多地用到了农民身上,小刘村也感到了这种温暖。漂亮的健身路径,十多台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械,都是有关部门配发的。从今年初开始,焦作正式实施农民健身工程,准备在100个行政村建设农民体育设施,标准配置是一块标准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小刘村又是受惠村之一。于是有着漂亮的有机玻璃篮板的篮球架运来了,标准的乒乓球台装上了,再加上村里自己硬化了地面,装上了灯光,于是这个简单的村体育中心就成了全村人气最旺的所在了。除了刮风下雨,无论冬夏,在这里锻炼的人络绎不绝。村民们在务工之余,最开心的莫过于在健身器械上锻炼一会儿,或者约上几个球友打会儿球,出一身汗回家吃饭,要多舒坦多舒坦,和邻村也经常来个比赛什么的。61岁的李天福老汉说:“我不会打球,但每天都要来转悠几回,在这些玩意上耍耍,跑跑步,觉得可得劲了,要是一天不活动浑身都难受。”
二 “原定一百个一家伙弄了四百多”
小刘村只不过是焦作市开展农民健身工程的一个缩影。焦作市像小刘村这样的农村还很多很多,像李天福这样的农民也数不胜数。博爱县柏山镇贵屯村60岁的赵守静老汉年轻时曾是单位篮球队的主力,曾代表新乡地区参加过第5届河南省运动会,对篮球活动可谓是情有独钟。但退休回到老家后,因为村里没有篮球场,老汉的篮球瘾慢慢就断了,打了一辈子篮球的老汉只能到各处遛个弯。让他没想到的是,今年市政府投资在村里建成了一个高标准的灯光球场,篮球赛是隔三差五地举行。赵老汉按捺不住了,花100多块钱买了个新篮球,乐呵呵地到球场上一展当年风采。
据焦作体育局刘新顺局长介绍,2006年国家启动的“亿万农民健身工程”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目的是把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覆盖到广大农村。焦作市也把建成100个农民健身工程列为2007年市委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路国贤市长在年初的人大会上也曾许诺过。但没有想到富裕起来的农民对于体育的热情是如此之高,原定在100个村建农民健身工程的消息传出后,那些没有被列入计划的村庄的村干部、企业老板和群众代表纷纷找到体育局,表示愿意出资、出力,力争健身工程早日在自己村落户。市体育局便把此事向市政府汇报,建议扩大覆盖面,由100个增加到400个村。市长路国贤看到报告后立即批示:“很好,要抓紧实施。”
市政府拨专款支持加上群众自发的热情使农民健身工程像雨后春笋发展起来,也调动了各阶层的积极性。武陟县财政局拨出20万用于奖励建设单位,该县龙源镇投资15万建了两个塑胶场地;孟州市河阳办事处中逯村组织在外务工人员集资3万多元修建了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场,马村区王母泉村村民瞿小闹、李八顺、赵和镇东小仇村李二国、范庄村范大等农民每人出资2万余元为村里修建场地,还有更多的农民自愿参加劳动,为修建场地出力流汗。到目前为止,在没有增加群众一分钱负担的情况下,焦作市今年已经建成了478个村的农民健身工程,远远走在全省的前面,也创造了我省农民体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 “三五年内每个村都要有健身工程”
以前说起河南体育就是郑、汴、洛,但焦作体育在最近10多年内闪电般崛起,已经成为仅次于郑州、可以和洛阳平起平坐的体育强市,体育已成为焦作一张靓丽的名片。这里不但有两届奥运会冠军陈中,跆拳道世界冠军贺璐敏、王朔,篮球国手薛玉洋、王磊、潘丽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有闻名世界的太极拳和已经成为传统赛事的乒乓球挑战赛,群众体育活动同样是焦作的骄傲:他们连续12年被授予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在4年为一个周期确认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的评选中,焦作于1997年、2001年和2005年连续获奖,这在全省也属凤毛麟角。但他们没有就此停步,又把农民体育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市委将此列为新农村三大工程之一,作为县市区工作考核内容。
在农民体育工程建设中,焦作体育局严格按照市里的要求,不搞摊派,不搞负债建设,不加重农民负担,切实将好事办好,惠及于民。所有项目建设严格实行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规范施工,建管并重,保证了工程质量,至今没有发现一起“豆腐渣”工程。仅最近两年,全市就投入2175万元用于农民健身工程,再加上个人捐助、农民投工投劳,共建成健身工程538个,组织各级各类比赛和活动2640场,使80万农民受益。一位村干部说,过去闲的时候,没啥地方去,打麻将、喝酒、东家长西家短,人心散得很,现在好了,没事的时候老少爷们一起打打球,锻炼锻炼身体,关系也近了,风气正了,村里有啥事一声招呼人都来了,可以说,是体育让我们活得有滋有味了。
随着478个村的健身工程的完成,数十万农民有了自己的健身乐园,那些剩余村庄的农民什么时候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呢?路国贤市长说,我们财政上要加大投入,力争三到五年时间内,使焦作1827个行政村,村村都有球场和健身器材,还要有受过专门培训的体育社会辅导员,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劳作之余拥有自己的活动场地,让体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贡献力量。

农民健身向焦作看齐
在昨天举行的河南省万村农民健身工程启动仪式上,我们高兴地看到了焦作市武陟县小刘村等一批农村农民体育活动先进单位开展农民健身活动的风采。
发展农村体育、搞好农民健身工程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把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在这方面焦作市为全省做出了榜样。他们实行的由各级政府出资、行政村出地、农民出力、体育部门配备体育器材建设农民健身场地的方法,值得其他地方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同志学习和借鉴。
实施“亿万农民健身工程”是体育系统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主要目的是把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覆盖到广大农村,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基本的体育服务,通过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焦作的农民健身工程之所以能够搞得起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他们能够从这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焦作能够做到的,其他地方结合自己的实际也一定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认识问题、态度问题。只要像焦作的同志们一样从这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我省的农民健身工程就一定会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我们希望已经启动的我省万村农民健身工程,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席卷中原大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