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赛事+”,“赣超”流量撬动经济增量

“赣超”联赛在全省多地陆续打响。首轮赛事以近7万人次的总观赛量点燃全民热情,第二轮观赛热潮持续攀升至超7万8千多人次,赛场内比赛如火如荼,赛场外更以“赛事+文旅”“赛事+消费”的多元融合模式,勾勒出“跟着‘赣超’吃逛江西”的生动图景。


“赛事+文旅”:赛事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赛事期间,各赛事承办地官方新媒体平台纷纷写下“城市书信”互展城市风华,共话情谊绵长,以温情笔触推介本地文旅资源,引发球迷跨城交流热潮,成功圈粉无数。


这种温情互动,在“赛事+文旅”中化作实在的惠民福利:球迷凭票可享折扣价甚至免费游览多个旅游景区,持主场门票还能领取折扣消费券。全省多家A级景区参与联动,以“小门票”撬动“大消费”,吸引球迷从赛场走向景区,感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魅力。


“赛事+文创”:文创融合点燃场外热情


“赣超”的热闹,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文化与创意的碰撞。南昌在主赛场设置“‘赣’好市集市”,江豚IP“豚宝”,以萌趣形象成为球迷“新宠”;同时,TEAM CHINA 也在品牌展示区设立专卖点,让中国国家队品牌更好地融入地方体育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赣超”联赛的赛事体验。赣州则为客场球迷准备“观赛包”,内含赣南脐橙、特色冰箱贴等文创产品,用“江西老俵”的热络传递“一家亲”的温暖。


这些文创举措不仅为赛事增添文化厚度,更让地域特色“活”起来、“火”起来,成为球迷赛后可以带走的“赣鄱记忆”。


“赛事+经济”:消费链条激活经济增长新势能


“赣超”的热度,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动能。从餐饮住宿到文创零售,从交通出行到场馆运营,从“为赛而来”到“因赛而游”,“赛事+”模式正推动“流量”变“留量”、“人气”聚“财气”。


在赣州、吉安等主赛区,数万名观众涌入直接拉动机场高铁客流达峰值,周边餐饮门店营收较平日翻番;南昌构建起“观赛—美食—文创”消费闭环,赛场外“‘赣’好市集市”人声鼎沸,南昌拌粉与瓦罐汤的香气彻夜萦绕,赛事热度延续至深夜排档,形成“看球赛、吃美食、买文创”的消费新场景。


这种“一赛带多业”的模式,完美印证了中国旅游研究院提出的“大型赛事游客二次消费可达门票收入8-12倍”的研判,体育消费热潮正从单一赛事向全产业链延伸。


“赛事+民生”:公共空间焕新凝聚和谐同心圆


“赣超”的价值,更在于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与社会民心的凝聚。随着联赛渐入佳境,66场比赛全部安排在周末,球场已成为城市最热闹的聚集地——这里有球迷的呐喊助威,有市民的休闲散步,有商家的热情服务,更有一座城市对“体育惠民”的生动实践。


从激活闲置场馆到带动就业创业,从提升城市形象到增进跨城交流,“赣超”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拉动经济的“新引擎”、连接民心的“纽带”。


当前,“赣超”联赛正以“赛事+”为笔,在赣鄱大地上书写着“体育+文旅+消费”的融合篇章。随着赛事持续升温,红土圣地的文旅消费更热了、城市人气更旺了、特色产业更活了。看“赣超”,日渐成为赣鄱大地百姓周末消暑度夏的新方式、催生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文/陈诗颖 图/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