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试点“每天一节体育课”,一起来看那些花样百出的体育课

 

什么?每天体育课都花样百出?这是什么“神仙学校”!今年春季学期起,安徽省合肥市在部分中小学试点“每天一节体育课”,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这些学校的师生都感觉“有点儿不一样”。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的足球课。

走进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10岁的汪宇凡正在操场上“撒欢儿”,刚上完足球课的他,额头还有着细密的汗珠,“现在每天都会出一身汗,特别开心,每天上学之前都很期待来学校。”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的射击课。

沿着楼梯走进该校的射击馆,三年级的宣智超正在全神贯注进行激光射击练习。教师张磊说,激光射击项目,既具备安全性,也有趣味性,还可以向青少年群体,普及射击的基本方法。“现在的体育课,每天都很好玩,我最喜欢的就是激光射击很酷,还可以锻炼专注力,我现在写作业都比以前快了。”宣智超说。

足球、射击、武术、啦啦操、足球操、武术操、室内操、跳房子、跳皮筋、丢沙包、体育“魔镜”……

“我们希望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掌握运动技能,拥有体育特长,培养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该校校长孙朝莲说,学校通过错时错峰使用体育场地及器材,为学生提供多元课程内容做到“三个一”: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每天一节体育课,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滨湖校区的羽毛球课。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滨湖校区的陈浩男,这学期在学校上起了羽毛球课。“之前在校外报了个羽毛球班,现在学校有这门课还能跟同学们一起玩,特别有意思。”七年级的陈浩男没想到,上了初中以后的体育课会这么丰富,一到课间或者放学时间,学校各类运动场所,瞬间被学生“占领”,开始打篮球、打乒乓球、跳绳……

“我希望能在校园里听到哨子声、跑步声,孩子们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该校校长张伟坦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家长都意识到了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也正因如此,这所初中在今年中考前,依旧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也得到了校内老师和校外家长的支持。

“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背后,涉及师资、课程、场地、器材等教学关键要素,这也决定着这项探索能否顺利实施,包河区在全区13个中小学教育集团统筹开展“走教”“轮岗”“转岗”工作,提升区域内教师编制使用效能,通过增加编外教师、购买体育特色课程、加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开展辅助教学、引进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担任(兼任)体育教师、增加体育教师实习人员等方式,配齐配强各学校体育教师。

“这学期更忙了,你听,我嗓子都哑了”,包河区的足球教师程浩却很满足,因为他发现不光学生们很开心,一些教师也来跟他请教运动知识,“带动着老师们也都动起来了。”

面对场地和设施的难点,包河区的各个学校也“各显神通”,除了实现错时、错峰、互补使用外,还将楼间通道、功能教室、走廊连廊等作为室内外体育课教学场地。

注重体育课“开足”“开好”,细化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如师范附小二小的“4+1”体育课组织形式,增加体育游戏课、体育竞赛课四十八中滨湖校区落实“体育常规+”,开好体育运动项目普及课程,丰富体育课内容,发展学生基础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的体育“魔镜”。

合肥市包河区还引入了“AI体育教师”,建设数字体育教室,引进“魔镜”等体育数字智能化设备,借助先进的智能测评和体感交互模式,有效弥补师资、场地不足等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定期对体育课的实施情况检查评估,确保改革能够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磊说,基于前期的成功探索,合肥市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体育老师“天天见”、快乐“天天不重样”。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