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鱼灯”融进课间操 杭州这项非遗项目传承进校园
“鳌鱼灯,五尺长,身体为鱼头是龙”“星光用力闪呀闪,亮不过我们的鳌鱼灯”……念着纯真的童谣,合着欢快的节奏,近日,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刚刚启用的新校园,举着当地的民俗特色——“鳌鱼灯”,在课间欢快地舞蹈。
“鳌鱼灯”是一种独特的传统灯舞,广泛流传于余杭鸬鸟仙佰坑村一带。它作为一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鳌鱼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也是当地群众在正月、元宵期间祈福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主要方式之一。
为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促进非遗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2014年,鸬鸟小学便创建了一支由18位小朋友组成的鳌鱼灯社团,多次参加浙台邻里节等大型舞台的表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该学校通过不断创新非遗传承的方式,将鳌鱼灯舞改编成亦舞亦操的形式,融进了学生的大课间活动中。
这套艺体操完整传承了原有鳌鱼灯舞蹈的特色,包括鳌鱼潜底、鳌鱼对阵、鳌鱼摆尾、鳌鱼跃龙门、鳌鱼嬉戏、鳌鱼缠身等六大主要动作,学生通过扇子舞的轻柔表演和鳌鱼的嬉戏,充分展现了鳌鱼在水中的自由与快乐,再加上学生的童谣念白,使得整套艺术体操不仅有了诗的韵律,同时也有了舞蹈的优美。
据悉,鸬鸟镇中心小学的“鳌鱼灯”课间艺术体操每周两次,大课间活动时间安排充足练习,让孩子们在操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