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表彰100名“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朱启南入选

  6月28日上午,在浙江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暨担当作为好干部表彰会议上,100名优秀干部接受了表彰。担任浙江省射击射箭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朱启南也在其中,他是全省体育战线唯一的代表。
  2004年雅典奥运会20岁的他横空出世,那个被称为“神奇小子”的朱启南如今已过而立之年;2017年天津全运会后,奥运四朝元老、全运四朝元老的他,终于放下那杆他钟爱的枪,不过仍舍不得离开射击这项运动,他希望用温州人特有的韧劲和拼劲,为浙江体育创造更多“神奇”……
  压力·责任
  长兴。浙江的北大门,远离都市的喧嚣,省射击神剑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办公楼大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两幅照片,一幅是1984年,吴小旋在洛杉矶届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冠军;另一幅是2004年,朱启南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巧合的是,吴小旋夺冠那年,朱启南才刚刚出生。浙江射击运动以这样有趣的巧合进行着传承。
  朱启南仍旧每天穿梭在这里。只是换了一个身份。每天被大量行政工作包围着,恐怕很少有机会抬头看一眼自己的照片了。
  6月25日,周一在浙江省体育局开完会,朱启南就匆匆赶回了长兴,因为这里正在进行2019全国射击个人、团体锦标赛。
  他的办公室陈设非常简单。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两个柜子,还有一块白板,上面满满当当写着最近的一些工作计划。从人员招聘到招标采购,再到运动日常训练,管的事情多了、杂了。朱启南笑着解释,“事情太多怕记不住,每完成一项就在上面打钩。”
  转型管理,对朱启南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朱启南用的词是“颠覆”,但同时他说很庆幸,有机会接触、学习全新的知识。
  招投标文件的标准是怎样的?财务流程如何运作?这些,对于一个13岁就进入运动队,之后二十来年的生活几乎只有“射击”的运动员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陌生。但,作为体育人,不服输的劲头一览无遗。“人家比你强的,就虚心向人家学习。”朱启南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了行政工作的运转。
  正因为曾经是一名运动员,朱启南更能理解竞技体育的残酷,也更能走近运动员的内心。谈起运动员,朱启南用的词是“我的队员们”。在训练基地,队员们都管朱启南叫“南哥”,很少有人叫他主任。在他们的心里,朱启南既是榜样,也是大哥。有什么心里话不方便和教练说,就跟“南哥”倾诉。连小队员们,都喜欢找朱启南聊天,“来找我聊什么的都有,训练上的,生活上的,还有感情上的。”
  朱启南说——只有跟运动员距离近了,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保障和思想交流工作。他调侃自己是“大管家”,也坦言,“这比当运动员难多了。”当运动员时,只需要每天完成自己的训练计划,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
  如今,朱启南的压力更大,责任更重,使命在肩。
  初心·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的标准之一: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对于朱启南来说,他的担当就是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当运动员时,他就选择迎难而上。在拿到奥运冠军、全运冠军后,朱启南曾选择退役。但时隔半年,再度复出,这其中是对射击的不舍,更是一种责任。国家队人才梯队建设和储备不够,朱启南义无反顾担起榜样的作用。重新扛起枪的朱启南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保持状态,但他没有一刻选择放弃。里约奥运会前夕,状态起伏,主项没有拿到奥运资格,50米步枪三姿却进入了大名单,技惊四座,得到了很多掌声与喝彩。他知道,除了要尽力为国争光外,身上还有传帮带的重任,必须要比别人付出更多。
  在天津全运会赛场上,朱启南放下枪的那一刻,他为自己20年的运动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虽然结局并不一定圆满,但是他对自己说,“人生岂能无求,求而得之,我自高兴,求而不得,我亦无忧。”
  正式退役,朱启南做起了教练和管理者。虽然身份一直在变,但初心没变。从13岁进入温州业余体校开始,朱启南就把青春岁月奉献给了训练场、竞赛场。他说,让国歌奏响,让国旗飘扬,是自己的一生中最荣耀的事情。而现在,朱启南始终不忘初心,只是主角变了。他要让更多队员走上赛场,为国争光。从努力去拿奥运冠军,到如今努力培养奥运冠军,这是赛场的传承、信念的传承。
  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时,朱启南曾收到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贺信,这封信也一直勉励着他。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管理者,从杭州到长兴、再回到杭州,朱启南与家人聚少离多。但他说,觉得很幸运了,比起当运动员时,365天在北京集训,已经“挺好了”。没有特殊情况,起码周末能回到杭州的家,看看妻子和双胞胎女儿。其实,轻描淡写的背后,还有许多遗憾。外出比赛,经常一去就是大半个月。6月28日上午在省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之后,朱启南又匆匆赶回了长兴,那里正在承办全国比赛。“所有的教练员、工作人员也都没有休假,我必须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