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草根乒乓球选手备战全运会 为梦想他们可都拼了

  持续多日40℃以上高温,即将参加天津全运会的省群体乒乓球集训队在省残疾人体训中心封闭集训,演绎着别样的奋斗精彩。27日下午,本报记者特意前去探班。这些在高温天挥汗如雨的备赛选手和教练们,以自己的坚持,全情付出,追求着自己的梦想,给了人们太多感动。
  九场全胜的草根选手,带着八旬老妈赶来集训
  推开球馆的大门,各路选手都在大汗淋漓地积极备赛。赛场边,却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球场,为队员加油鼓劲。可谁知道,这位奶奶竟是跟着儿子一起从丽水赶来备训的。
  “我们做父母的,只希望孩子能有个好身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在他也争气,拿到了全运会的入场券,我希望能在他身边给他打气。”83岁的周伟莲奶奶说道。
  “因为母亲上了年纪,记忆力不太好,而她一直就有在身边看我打球的习惯,至今也有三四十年了,所以还是带在身边比较放心。母亲在这里的全部开销我都会自己出,不能给教练和队员们添麻烦嘛!”刚从场上下来的儿子金小龙告诉钱报记者。54岁的他在之前的九场团体选拔赛里保持全胜,一路高歌猛进地拿下了全运会的参赛资格。这次参加集训,他克服了许多困难,父亲重病在床,丈母娘老年痴呆,丽水老家全靠夫人照应。“把母亲带在身边,也算给老婆减轻一点负担吧”。
  回忆起打球的经历,金小龙笑称自己只是个草根,能闯进决赛只是因为运气好。“四十岁时我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便听从医生的话加强锻炼。2013年开始,我才把乒乓球这个爱好重新拾起来,结果一发不可收。”
  金小龙把自己的网名取作“球痴”一点也不为过,最初的他没有场地进行系统训练,便采用了以赛代训的方法,“最初去参加比赛时,总是输多胜少。后来打的比赛多了,技术才有了逐渐提升。”现在的他,天南地北到处参赛,每月平均一到两次都是自费,一年花在来回路费上的钱也有好几万。而他只是在单位挂个名,收入基本没有。
  “这次全运会设群体乒乓球项目,这给我们这样的草根登上大舞台一个多么好的机会,我一定会非常珍惜,圆自己一个梦。”金小龙说。
  年过花甲的阿姨,白天练球晚上带娃
  这次入选全运会的选手,三四十岁的中青年要兼顾事业,五六十岁的则要顾及家庭,62岁的金小平就是其中之一。
  “初高中的时候我打了三四年乒乓球,后来工作结婚就把爱好搁浅了,直到退休才拾起来。”金小平说,这次全运会选拔前,因为儿媳妇正好怀孕,她更是几个月没有碰拍,所以入选的机会,对她来说也是弥足珍贵。“如果我现在不来,过几年就更没机会了。”
  和其他选手都住在集训点不一样的是,每天训练一结束,金小平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家。球场家庭两点一线,光路上就要两三个小时。“家里孙子才11个月,因为我入选了,所以带孩子的担子就落在了我老伴身上。但是这种事,毕竟还是女人比较拿手,所以每天训练结束我就回去做顿饭分担分担。”有时早上赶回集训场,小孙子还不让她走。所以金小平只能偷偷摸摸地趁着老伴抱孙子出门才能“溜”出来。
  对于家人,金阿姨有点内疚。五月底在体工队全封闭训练,二十多天都是老伴给孙子喂奶洗澡做饭。“他当时跟我说,你打吧,放心去打,不要开小差,家里有我呢。”说到这,金小平的眼眶都湿润了,“虽然我年纪大,但是我一定不拖后腿,家人的支持,队里的理解,让我现在没什么包袱,放开打,耐得住。希望能多赢几盘。”
全运在即,他们都在努力奋斗的路上
  在所有选手里,47岁的宋雄算是少有的“练家子”。自2000年开始,他便一直在杭州天水桥体育馆担任乒乓球教练,教小孩子们打球。
  据了解,宋雄一节课的教学费用至少四百元,可为了这次全运会,他却几乎把所有的课都推了,两个月的集训,这么来算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我打球就是出于喜欢,金钱并不是第一考虑的事。我打了这么多年球,这次希望能在这个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他信心满满地说。
  “这次有一个残疾人选手,今天刚好不在现场,但是为了参加全运会,她也是顶住了全家的压力。”负责女队训练的朱乃桢老教练说,她口中的这名选手叫做史册,今年32岁,正在土耳其参加聋人特奥会。“毕竟年龄摆在那,她本来准备今年要孩子的,但为了参加全运会,还是把计划推迟了。”朱教练感慨道,“而且残疾人打球时不能带助听器,是根本听不到击球声音的,所以平时训练要付出常人好几倍的努力。”
  当然还有那些全情投入的教练,为了带这支草根乒乓球队,古稀之年的省内知名教练闻纯正经历了两次手术,还坚持带队,吃住都在集训点;朱乃桢老教练一边在省残疾人体训中心指导运动员训练,一边手把手指导群体运动员训练。
  “小球大精神,群体有故事。什么叫浙江体育精神?这就是。”这是省体育局副局长李华的点赞。

(来源:钱江晚报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