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界上游得最快的“甲鱼”

  一直以来,中国男子仰泳几乎没有闪光点,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一切——他就是徐嘉余,22岁的世界仰泳之王。
  为了站上世界之巅,他憋了5年。
  2012年,17 岁的他还没来得及好好体会奥运的滋味,就早早地被淘汰,他忽然发现,“自己根本游不过别人”;
  2013年,巴塞罗那,徐嘉余迎来自己的世锦赛处子秀,在男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他游出了53秒85,排第10名无缘决赛;
  2014年,仁川亚运会,19岁的徐嘉余为男子4×100米混合接力夺金立下汗马功劳,当别人相拥而庆时,他却笑得有些落寞:“自己成绩一般,夺金靠的是队友的强力反击”。
  2015年,喀山世锦赛,赛前被寄予厚望的徐嘉余失了心态,他只记得喀山的夏日热得出奇,运动员房间狭小逼仄,食物也令人难以下咽,领奖台和自己比赛时仰望的天花板一样那么遥远。
  2016年,他站上了里约奥运会的领奖台,他不禁潸然泪下。但他说:“还不够”。
  2017年,来到布达佩斯,他的身边是男子100米仰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墨菲,他没有畏惧,他要朝着新的纪录出发。泳池中,他努力划臂,奋力打腿,他第一个触壁。是的,他赢了,他成了世界冠军。
  水中的他高举食指,告诉世界他是冠军,可是回到岸上,他却难掩失望,“就差了那么一点,有些遗憾。拿冠军只能说是小惊喜。”徐嘉余依然不满足,世界纪录仍然是他眼前的一道坎,他暗自下决心,下一次,他一定会跨过去,给所有人惊喜。
  从浙江第一到全国前三,从追着入江陵介要签名到打破他的亚洲纪录,从奥运领奖台到世界巅峰,22岁的徐嘉余成功“拉飞别人”,成为世界仰泳之王。“拉飞别人”是徐嘉余的口头禅,他说,要把所有人都落在身后,而且非常远。
  回忆过去,徐嘉余说,没有什么最艰苦的阶段,因为每一天都很艰苦,每年只有10天休息。徐嘉余的姐姐徐思说弟弟内向,一般不会轻易诉苦,平常被训得厉害时也会偷偷哭,但都是沉到水里掉眼泪;叶诗文说徐嘉余是她见过的训练最为刻苦专注的运动员;傅园慧说他“外柔内刚”,平时喜欢撒娇像小姑娘,但进了泳池却是拼命三郎。
  “别人训练付出120%的努力,我要求自己150%。”训练里抽筋,从小腿到大腿,再到胸腹肌和脖子,痛苦地趴在岸上,全身僵硬如人偶。教练徐国义让他休息,拉伸开了,徐嘉余跳下水接着游。高原集训,每天6、7千米的冲刺游,已至极限的徐嘉余冲上岸呕吐,吐出来的只有黄绿色的胆汁,早餐早已消耗殆尽。因为名字的谐音,徐嘉余被队友称为“甲鱼”。他的家人曾经对这个外号表示不满。不过他淡淡地说:“我现在是默默接受啊,现在大家改叫我‘甲鱼哥’,我把这作为一种赞扬。”在中国游泳队,“哥”是绝对的尊称,就像孙杨被一致尊为“杨哥”。
  现在,应该不会有人“嫌弃”他是假的狮子座,这只狮子只不过蛰伏在当年瘦弱的身体里,觉醒得比较晚罢了。它在等待合适的时机,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有人开始提议以后要叫他“飞鱼”,对于这个曾经属于菲尔普斯的“别名”,他拒绝得很彻底,即便菲尔普斯是他的偶像。“ 甲鱼是唯一。”他希望自己是世界上游得最快的甲鱼。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