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浙江竞技体育迎来大丰收

  说到2016年浙江竞技体育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里约奥运会,想到以孙杨、傅园慧为代表的一批浙江体育健儿。在过去一年中,我省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有了新提高,不仅在各项国际、国内大赛中成绩突出,更在后备人才培养、杭州亚运会筹备以及足球改革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亮剑里约捍卫殊荣
  备战天津有条不紊
  在今年8月的里约奥运会上,我省26名运动员参加8个大项的比赛,参加的运动员人数与北京奥运会持平,超过了参加历届境外奥运会人数。赛场上,我省运动员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共夺得2金2银3铜的成绩,捍卫了自1984年我国参加奥运会以来浙江“届届有金牌”的殊荣,为全省人民争得了荣誉。
  其中,孙杨、傅园慧等运动员在赛场外表现出的阳光、健康形象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在备战全运会工作方面,今年以来,备战办公室认真梳理各项目比赛成绩,做好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训练竞赛和对手动态信息收集分析,更新、完善备战数据,分层级进行盘点,制定备战方案,并做好科研医务和后勤保障工作。在加强教练员、裁判员等人才的培养方面,新培养国家一级裁判员279名、国家级和国际级裁判员23名,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重点教练员、体能专家,提升训练水平。
  各类赛事气氛火热
  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根据亚奥理事会要求,2022年杭州亚运会组委会于今年4月9日成立。省体育局除了主导做好亚运会项目设置和场馆预安排工作外,还起草了《2022年杭州亚运会竞赛项目设置和场馆安排方案(草案)》,并协助做好亚组委内机构设置,积极向省委组织部、省编办争取相关政策。
  在备受社会关注的足球改革发展工作上,今年成立了浙江省足球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了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和全省足球工作会议,启动了首届浙江省足球超级联赛,并在年底前完成了省足球协会的换届,在全省形成浓郁的足球氛围。
  此外,为贯彻实施“北冰南展西扩”战略,省局在年初制定冬季项目调研实施方案,成立冬季项目调研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完成了《浙江省开展冬季项目可行性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浙江省运动员全国注册工作,向省政府提出我省推进开展冬季项目建设的建议。
  在亚运会等发展契机的推动下,今年我省举办赛事的热情不断高涨。今年全省共承办了中日韩运动会等国际赛事,以及全国以上竞技体育赛事30多项次,举办省级青少年比赛57项次,各类品牌赛事广受好评。
  经费投入成效显著
  后备人才储备充分
  在加强业余训练扶持力度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网络建设上,今年加大了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配套经费投入,使各级体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体校管理更趋规范。今年全省注册青少年运动员达54937人,创历史新高,形成了以各个市级体校为龙头,以县(市、区)级体校为骨干,以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项目训练点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补充的业余训练体系。
  同时,省体育局积极开展并完成各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认定工作,通过复评及进行综合考虑,推荐18所体校创建国家级基地,使我省国家级基地由上周期的13所增加到18所。
  以体教结合为抓手
  青少年体育成亮点
  体教结合一直是我省推进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式。目前,我省通过省级体育师资培训班共培训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近2000人。截至2015年底,我省共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48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04所;国家级营地6所,省级营地54所,全国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7所,浙江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3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体育特色)学校540多所。这些师资力量和平台为体教结合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在赛事活动方面,省体育局与省教育厅每2年联合举办的浙江省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每年举办的全省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展示大会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比赛及夏令营活动都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育的品牌赛事活动。而作为我国最早实现校园足球全覆盖的省份之一,目前我省有500多所定点学校,超过20多万名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