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体育局局长孙光明:展望“十三五” 浙江体育大有可为

       正值全省“两会”之际,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眸了2015年浙江体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申办2022年亚运会”等亮点工作,并对2016年全省体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成绩来之不易,厚望不可辜负,昨天,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光明接受省内媒体群访,畅谈浙江体育成绩,展望“十三五”发展愿景。
       提速——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利用
       2015年,浙江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无论是广场舞、还是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运动,都是植根于基层、百姓大众广泛参与的草根全民健身运动。据官方统计,去年浙江举行马拉松71场、共有18万人次参与,而大大小小的民间路跑赛事更是不胜枚举。
       孙光明看在眼里,喜在脸上,但忧在心中——与越来越多的群体活动以及人民健身意识增强的现状相比,全省的体育场地设施还是供不应求。他表示,将继续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通过“三改一拆”的闲置土地、城市公园绿地的改造等,确保到“十三五”末我省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到1.9平方米。
       除此之外,浙江还将继续加大体育社团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鼓励体育社团多组织品牌活动;同时继续加强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通过发挥骨干、购买服务等手段,让这个庞大的群体真正成为全民健身的领头羊。
       弥补——冬季项目有待发展
       谈及竞技体育,游泳、射击等项目给浙江带来了许多荣誉,但是孙光明直言:“我们不能忽视自己的不足,三大球以及田径、冬季运动等项目都是需要弥补的短板。”
       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正在新疆火热开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推动三亿人上冰雪”的愿景更是掀起了全国冬季运动普及和发展的高潮。“这届冬运会浙江没有选手参加,这是我们的遗憾。但是下一届我们绝对不会再缺席!”刚刚从冬运会现场归来的孙光明掷地有声。“冬季运动项目在浙江的群众基础还是有的,而且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浙江竞技体育完全可以在冰球、冰壶等项目上有所发展。”
       杭州成功申办2022年亚运会,这将是对全省竞技体育的一次重大检阅,孙光明表示,尽快弥补体育短板项目,对所有浙江籍运动员来说都是一次在“家门口”完美亮相的好机会。
       鼓励——职业体育产业化、市场化
       这几年,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的职业联赛空前红火,浙江成为目前全国省(市、自治区)中职业俱乐部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探索职业体育产业化、市场化较早的省份之一。如CBA浙江有两支,分别是稠州银行和浙江广厦;职业足球则有中超的杭州绿城和中甲的浙江毅腾,此外还有莱茵女足,这都值得浙江体育人为之欣慰与骄傲。
       孙光明表示,虽然职业球队众多,但与“豪门队伍”相比,浙江职业球队还存在总体投入不大、水平不高、球市良莠不齐、社会关注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从体育职能部门的角度出发,省体育局也在积极想办法、动脑筋,接下来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争取更多社会资本加入。”据了解,2016年省体育局还将推出浙江省足球超级联赛,由县(市、区)到省级层面,时间跨度达半年之久、队伍有数百支之巨,由此营造更加浓厚的足球氛围。
       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体育”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两年来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探索各个领域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浙江作为“互联网”的一片沃土,不仅诞生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更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承办地。“浙江在探索实践‘互联网+体育’方面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孙光明介绍道,阿里巴巴成立了阿里体育、莱茵置业华丽转身莱茵体育,“场馆通”、“好动网”、“呼啦伴伴”等一系列互联网体育产品的迅速兴起,杭州也提出了“智慧亚运”的理念,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体育”赋予了体育事业、体育经济更多想象的空间,也蕴含着更多的商机与体育附加值。孙光明表示,浙江体育将整合现有资源,不断发展壮大新型产业,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