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体育局局长李云林畅谈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体育成绩单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浙江省体育局局长李云林畅谈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过去五年,浙江体育有收获、有亮点。不过,浙江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云林认为,刚刚开局的“十二五”,将是浙江体育更加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将是更加奋发有为的五年。
    “科学强体、民生优体、改革促体、科教兴体、依法治体,是推进新时期浙江体育工作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浙江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体育成绩单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李云林言语铿锵。
    李云林认为,新周期要在社会管理与创新中发挥应有的、独特的作用,迎接“体育现代化”时代的到来,即在完善体育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实现质与量的双重飞跃,促进体育设施的城乡均等化,使体育是生活、是消费、是时尚有新的注脚与内容。
    快→更快
    群众体育:加速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从2005年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体育“创强”工作。目前,全省已成功创建35个省级“体育强县(市、区)”,包括“三边”(身边的场地、组织、活动)工程在内,城乡体育的整体面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云林介绍,“十二五”期间“创强”仍是最重要抓手。到2015年,省级“体育强县(市、区)”可望达到60个以上,实现所有城市社区、农村行政村基本公共体育全覆盖,且拥有1个以上的体育社团(俱乐部),“走出家门就有健身场地”将成为现实。
    光有场地设施远远不够。完善全民运动会制度也是重要抓手。浙江已首创性地举行全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运动会,2011年又推出全省海洋运动会、社团运动会,力求让不同职业的人群、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找到自己适合亮相、展示、比拼的舞台。
    高→更高
    竞技体育:突出金牌优先的发展战略
    奥运届届有金牌、亚运届届有突破、全运届届有亮点,这是浙江竞技体育的突出特点。“竞技体育应该是浙江展示形象的窗口,是让全省人民感受力量的舞台。总而言之,只有让浙江竞技体育的水平更高,才能对得住党和人民的厚爱。”李云林说。
    怎样提高竞技体育的实力?李云林说,首要的是有发展的意识与眼光,要有创新的举措。“小、巧、灵、水”是浙江体育特点,游泳、射击、船艇等传统项目要抓好、抓实,同时要进一步优化项目结构,走集约化发展的精兵之路,适度扩大规模,发挥集聚效应、集团优势,提高整体实力。
    另一方面,要始终强调科技是竞技体育的第一生产力,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向科技多要金牌,尤其要多拿科技含量高、有厚重文化的金牌。大力弘扬“金牌文化”,倡导体育多元文化的融合,实现竞技体育与人文体育的相得益彰,挖掘金牌文化的深度、厚度、广度,从而实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健康发展。
    强→更强
    体育产业:提升国际国内的竞争能力
    李云林说,浙江的体育产业要有“抱团”意识、合作意识,以及改革创新的精神。他介绍,目前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全省体育产业的总体布局已出炉:以杭州为核心区域,宁波、温州为重要两翼,辐射全省其他8座城市,内容涵盖了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等,最终是构筑环杭州湾、环舟山群岛、环太湖三大运动休闲带。从运动休闲产业集群划分,有海洋沙滩运动、徒步山水游等8大板块。这一布局,将浙江体育产业以“打包”方式呈现,规模效应将得到最大化体现。同时,作为“生命线”的体育彩票事业也要有新的发展。
    除了做好省内体育产业文章,还要加强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合作,以实现体育资源自由流动、提升区域品牌,长三角全民健身大联动、长三角体育国际休闲博览会等都有不错的基础与成效。
        “无论是企业、行业之间,还是区域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互赢、共赢、多赢,才能提升在国际、国内体育行业中的竞争能力。”李云林说。


(来源:中国体育报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