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十年:公益黄龙的公益行动

    2006年5月,《浙江日报》这样报道黄龙体育中心:

    “即使是百人规模的小型活动,黄龙人也热情接待。而这种赛事场租费低,从经营角度讲,办得越多亏得越多。中心负责人表示:这种公益性体育赛事,即使亏本租赁也责无旁贷,公益性体育设施要体现其公益性!”

    

    近六万座的体育场,办了场百人校运会

    一场学校运动会,开进造价七八个亿的黄龙体育场,场租费平均每天3000元。

    这让所有的行内人士惊讶:3000元连保本都不够呀!

    该中心场地器材部负责人算过一笔账:黄龙体育场塑胶跑道造价200多万元,使用寿命8年,每次使用的折旧率是笔不小的金额,加上水电费、人工费,再怎么算都是入不敷出。

    但中心负责人很明确:不是算经济账的时候,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这座近六万座的体育场,甚至办过一场百人校运会,且分文不收。

    那是2004年,杭州杨绫子学校打算举办校运会,但没有合适的场地。黄龙体育中心获悉这个情况后,主动接下这笔“业务”。承办这场运动会不容易,一是杨绫子学校为智障学校,安全防范压力很大;二是规模太小,整所学校只有100多人,但供水供电、上岗人员等后勤保障一项不可或缺。

    最棘手的要数上下看台的安全,如果绕远路走观众通道,对这些特殊孩子来说太为难了。为此,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动了不少脑筋,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制作活动梯子,直接架设在田径场与看台之间。但这样费用很大、时间很紧张。最后,中心负责人拍板:代价再高、时间再紧也得赶出来!这样,当杨绫子校运会召开时,花了6万元、为他们量身定做的4架活动不锈钢梯子,出现在黄龙体育场。

    这让学校师生深受感动,运动会后特地给中心送来了致谢锦旗;也让这所学校更加重视这些特殊孩子的体育教育。据悉,目前他们正在备战上海第12届世界特奥会,其中一位叫陈聪的孩子,光荣地成为中国惟一的特奥全球信使。

    素来致力于公益体育的黄龙体育中心,2011年还将迎来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

    开启残疾人专用电梯,圆了少年心愿

    与杨绫子学校的特殊孩子一样,残疾学生陈彬也感受到了黄龙体育中心的这种温暖。

    2007年4月7日,中超联赛浙江绿城对阵天津康师傅。残疾少年陈彬自己也记不清,究竟是第几次做客黄龙体育场了。他被破例推进内场,开球前,绿城将士还与他合影留念。“就在不久前,陈彬一度病危,甚至插上了呼吸器,但当听说要到黄龙看绿城的比赛,他又显得很有精神。”陈彬的父亲介绍。

    18岁的陈彬,自小患粘多糖病,造成肢体严重残疾。他热爱生命,热爱体育。小陈彬表示,韩日足球世界杯后,他在有生之年有三个梦想,其中之一就是到黄龙体育场看一场比赛。黄龙体育中心得知这个消息后,2002年7月英超利兹联队与浙江绿城打友谊赛时,特地把他请来。“那感觉,太兴奋了。”几年过去,陈彬对第一次走进足球场的经历依然印象深刻。

    2003年9月21日,黄龙体育馆落成。时任中心主任的蒋萌把他接来参观,并首次开启残疾人专用电梯,电子显示屏上还打出“欢迎陈彬同学,祝你健康快乐”字样。临走时,蒋萌又把中心31名党员的善款转交给陈彬,同时发出邀请:“黄龙体育中心的设施每建成一处,都请你来参观。”

    黄龙体育中心与小陈彬之间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影响。之后,他北上首都,见到了“偶像叔叔”――中央电视台足球解说员黄健翔,见到了“偶像球队”――皇马足球队;著名篮球运动员、前国手郑武还为他进行专场“投篮表演赛”。体育界成为陈彬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把灯打得再亮一点,照亮室外篮球场

    黄龙体育中心的公益行动,体现在任何一个细节中,并经常自查、自省、自我完善。

    今年4月,一位网友的留言引起中心负责人高度重视。这位网友说,他是一位在杭州工作的外乡人,十分喜爱体育运动,但感觉黄龙体育中心免费开放的体育场地不是太多。

    现在开放了哪些场所、项目?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对外开放?群众健身中还有哪些需求?一则留言,让黄龙体育中心的领导举一反三。

    事实上,作为全省最具规模的黄龙体育中心,在设计、建造中已经充分考虑公益性设施,包括两个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大型健身苑,总计有100多件户外健身器材,全天候免费开放,成为附近居民、公司员工、外来务工人员健身、休闲的绝好场所;另外,还有一批免费开放的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台等。

    商议了这则网上留言后,中心领导建议:把灯打得再亮一点,照亮室外篮球场。原来,在主体育场西北干道上,有一组7个室外篮球场。每天早、晚以及节假日几乎场场爆满;晚上打球只能借着月光摸黑进行。

    不出几天,这个建议就得到了落实:室外篮球场亮堂了起来,而且球架柱子上张贴了“温馨提示”。晚上打球的人更多了,甚至不少还是附近高校的外国留学生。最近,中心又作出决定,在6月10日―12日的黄龙第一届全民健身节,邀请外来务工人员免费进场打乒乓球、游泳。

    4万歌迷激情之后,黄龙人一直忙到凌晨

    今年4月30日前,杭州这座东方休闲之都,很久没有响起巨星们的歌喉。聆听一场高水平的演唱会,让杭州的歌迷们望穿秋水,这同样也是建设文化大省重要的元素之一。

    4月30日一台以“好久不见”为主题的张学友演唱会如期而至。这场久违的个人演唱会,4万多名歌迷潮水般涌入,热情互动。原定到23时结束的演唱会,推迟到23时10分、又推迟到23时20分,直到23时35分,意犹未尽的歌迷才恋恋不舍离去……

    这个时候,最心急如焚的要数中心的负责人:为承办这场歌迷热切盼望的演唱会,黄龙体育中心顶着很大的压力与风险。

    最大的风险就是草坪受损。因为再过几天的5月5日,中超联赛绿城将在这里迎战河南建业。如果因为举办演唱会而导致草坪不符合中国足协要求,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举办这样大型的演唱会,草坪受损是不可避免的:内场的7000张临时观众席,就摆在草坪上,且还得承受7000人的“践踏”。因此,演唱会一散场,100多名黄龙干部、员工,全部出现在球场上。几十人帮着搬离7000张椅子,几十把扫帚同时挥动,清理垃圾,紧接着是卷捆宽一米、长三四十米的草坪垫子。这种垫子卷捆后大如柴油桶、重达几百斤,总共有200多张……清理完场地,已是凌晨1点多了,黄龙人在劳动中迎来了“国际劳动节”。

    5月5日,中超联赛浙江主场顺利举行,中心主任黄圣方这才如释重负。

    每年的“黄金周”,无偿提供1400个车位

    杭州是座国际旅游城市。每个“黄金周”都将迎接近千万八方宾客,日均突破百万。这是杭州之幸,又是“不幸”:每个“黄金周”,各大景区人满为患,最大的问题是时常引发交通堵塞,既扫了客人的游兴,又有损杭州的形象。这让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也感到为难!

    为政府解忧、为百姓谋利,黄龙体育中心主动帮着解决这个难题:从2004年“五一”开始,每年的“黄金周”,无偿提供1400个车位供游客换乘。

    家住杭州登云路的杨先生说,这两年“黄金周”游玩西湖,都选择把车子停在黄龙体育中心,“在这里免费停车后,再结伴散步一两里路就到西湖了,既不用为景区停车难头痛,也不用为堵车而心烦。”

    从苏州驾车到杭州旅游的孙皆捷,对这个做法也十分赞同。他说,自己对杭州市区的交通并不熟悉,只知道像“黄龙”这样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到这里很容易辨认。另外,不仅免费泊车,而且还能享受优质服务,使一家人的杭州之行,一开始就留下了良好印象。

    以2006年10月1日为例,黄龙体育中心发送游客3381人次,观光巴士发车229班次,换乘车辆1187辆。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对黄龙让场地于民、给便利于民的做法给予较高评价。

    游客方便了,政府放心了,中心却额外增加了不少工作量。首先,人流量大了,假日辖区的安保压力相应增加;其次,为使车辆停放、换乘有序,假日期间增加几十名保安巡逻、维护秩序。

    黄龙体育中心的这种做法,还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目前,宋城景区等也在“黄金周”期间腾出停车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