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六点举措三项制度增强学生体质

    让广大青少年拥有健康的身心和强健的体魄,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4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7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5月25日下午,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作重要讲话,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作了全面动员。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分别对具体落实作了要求。

    浙江在省、市、县(市、区)三级分别设立分会场,当地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主管教体工作负责人和文明办、发展改革、教育、财政、文化、卫生、体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所在行政区域内的大中小学校校长参加了会议。

    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副省长盛昌黎就浙江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出了六点具体举措和三项督导制度,以切实保障该项工作的全面推进。

    盛昌黎强调,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级领导、主管部门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文件和国务院会议精神,以对党的事业和青少年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学生体育工作。

    盛昌黎提出了六点要求:学校要开足、上好学校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必须安排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必须安排3节体育课;高中段学校每周必须安排2节体育课。同时,每天安排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在无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确保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集体体育锻炼时间。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课间操和眼保健操都应列入课表,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削减、挤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

    建立科学的学校作息制度,保障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学校制订的作息时间表,应向学生及家长、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普遍推行学生健康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并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条件。

    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运动会以及体育夏令营、冬令营、俱乐部活动;今年下半年,要组织全省“百万学生体育大联赛”活动,以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

    大力加强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健康的生活知识和方法,努力降低青少年近视率、肥胖率等。

    加大对学校体育卫生师资和设施建设力度,为青少年身体健康提供条件保障。各地要按照国家课改要求和学校体育课程占总课时的实际比例,配足配强体育教师;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援建更多的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和公共体育场馆设施。2010年前全省各类学校体育设施必须达到省定标准。

    为使学生体育工作举措切实得到贯彻实施,盛昌黎明确提出了三项督导制度,首先是建立学生体质状况定期公布制度,即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逐步做到以学校为单位向社会公布。从今年开始,部分省属高校将对大一新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以市为单位公布测试结果。

    其次,要完善学校考试评价制度。各地中小学要把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逐步加大初中毕业生体育学科成绩在高中阶段录取时的比重。2008年起,各地中考时必须将体育科目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进一步推动体育课程列入高中学业考试,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最后,要建立学生体育和作息时间的专项检查制度。对学校落实国家课改情况,以及学生作息时间等情况开展专项督导;将各类课程开设的情况列入对市、县教育部门的考核之中,对不按照课程开设要求和违反学生作息时间规定的学校,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