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的联赛结束到现在,浙工大板球队有很大的改变。这次联赛是我们即将毕业队员的最后一次比赛,会打出自己的气势和特色。”浙江工业大学男子板球队队长林德奇说道。5月12日,2025中国板球联赛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板球场开赛。作为中国唯一符合国际标准的板球场,这里不仅见证着国家队备战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冲刺,更成为浙江探索“冷项目”发展路径的鲜活样本。
后亚运时代 从赛事舞台到板球“心脏”
这座投资1.92亿元、占地近5万平方米的场馆,在亚运会后迅速完成功能转型:主比赛场保留国际赛事标准球道,原新闻发布厅改造为校园活动中心。更具突破性的是,浙工大团队通过赴马来西亚学习国际板球理事会(ICC)专业球道养护技术,实现了国内首次板球场全周期自主运维,球道黏土筛选、环境适应性养护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水准。“此次浙工大在板球场地自主养护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为中国板球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支撑和动力,也为国内其他体育场地养护提供了借鉴经验。”浙江工业大学体育军训部书记陈晓雷说。
随着国家板球队冬训、“一带一路”国际女子板球赛等高端赛事的持续落地,更让这里成为中国板球的“心脏”。
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看来,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板球场具备承办各项比赛的能力。国家板球集训队在杭州期间感受到了学校的支持和温暖。“这片板球场非常专业,尤其是核心部分球道采用国际标准的黏土,十分考究。”
备战奥运 构建双循环体系
2024年10月,首个中国国家板球队训练中心落户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板球馆,该场馆在为国家队备战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成为进一步打造亚运场馆赛后利用的经典范本,不仅有效带动校园及周边板球运动氛围,也成为普及板球文化与知识的基石。
陈晓雷介绍,学校很重视亚运赛后利用,发挥场地优势,常态化承接国家队集训任务,举办板球赛事之外,还积极开展板球公益普及推广项目。
据了解,浙江工业大学2023年开设全省高校首节板球课,组建省内首支高校板球队,目前,学校有8个班级共160-240人参与板球运动。同时,还建立了3个校外板球项目公益教学基地,覆盖杭州中小学生、省内山区海岛青少年、四川新疆等浙江对口支援地区青少年,累计培训青少年超千人。
不仅如此,为提升竞技水平,据了解,浙江还构建了“国际赛事+外训外赛”双循环体系。除承办中国板球联赛、东亚杯等赛事外,国家队每年赴澳大利亚、印度等板球强国进行高强度对抗,并与新南威尔士州板球协会建立长期合作,引入数据分析系统和战术训练方法。前男子板球国家队队员、浙江工业大学板球馆副馆长王新介绍说:“回国后,队员们将把学到的板球技巧与战术得以运用,让更多人感受板球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推动板球运动在浙江省大众间的普及,也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