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瞄准群众“身边小事”,干实体育“民生大事”

  一座座场馆拔地而起、一块块场地焕发新生、一场场活动竞相启动......近年来,曾经困扰大家的“健身去哪儿”问题已经有了重大改善,广大群众的关切已经从健身场地“有没有”转向了场地“优不优”,服务“细不细”。



  3月27日,2023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在会议上,浙江省和杭州市西湖区分别分享了群众体育的一些经验与做法,得到诸多参会人员的好评。
  自2021年起,浙江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综合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紧紧抓住综合试点契机,结合亚运场馆改造,开展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工程,全省119家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实现了场馆设施智能化、管理服务数字化、综合效能集约化。“2022年我省场馆开放时长较2021年增加7.9%,服务人次增长8%,公益健身培训惠及人次增长7%;场馆‘空置率’下降15%,综合能耗下降30%,人力成本下降37%。”省体育局局长郑瑶谈论起这“三升三降”倍感自豪。
  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
  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的空中跑道,自去年9月开放以来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红打卡点,健身爱好者在此日均运动累计总里程突破40万公里。
  运动的人多了,配套服务自然不能落后。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在各体育场馆内设置医疗点,并配置AED除颤仪,实现AED场馆全覆盖。跑道不远处,崭新的应急救护驿站承担着双重职能:除了提供24小时救护服务外,这里还在不停地培训新的AED使用者,让这张“救护网”越织越密。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各类人群,黄龙体育中心还增设了“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解决无障碍人群行动不便以及家长照料孩童等问题。在第三卫生间外还设置了可触摸的盲文示意图。方方面面充分考虑每一个群体的便利,力求把公共体育服务做得更细致。正如郑瑶所说:“针对传统体育场馆便民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浙江从细节着手全方位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场馆内在‘温度’。”
  有代表打趣,跑完步就在跑道不远处的售货机买瓶水,再去智能淋浴房扫码、洗澡,方便又舒适。“有个手机,啥都能搞定。看一眼跑道边的智能立牌就知道自己消耗了多少热量,还能顺便拍照留念。”
  “科技赋能,打造智能化公共体育场馆。”这是郑瑶对于浙江公共体育服务的另一期待。数字化与科技是近年来浙江体育改革发展的热词。在尽力探索智能化助力全民健身服务的道路上,浙江也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西湖文体中心游泳馆


  西湖文体中心游泳馆的一块大屏前,与会的各省代表讨论热烈,啧啧称奇。这一套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算法的安全防溺水系统,创造了人防+机防的双重保障创新模式。泳池顶部十余个高清摄像头就是系统的“安全之眼”,加上本地化部署的算力机器等,起到了安全员判断大脑的作用。它会根据泳池的特征、泳者的姿态、水波反光灯等因素以及发生的情况不断自我学习,做出预警并越来越精准。
  “电子数据平台我也见过,但这样先进的防溺水系统还是第一次。”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罗跃龙对此非常感兴趣。
  西湖区北山街道百姓健身房
  随后,罗跃龙来到主打“智慧+实惠”的西湖区北山街道的百姓健身房进行参观,并感叹:“浙江体育的数字化令人叹为观止,湖南省群众体育也有自己的特色,但有计划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从去年才开始,比较年轻,我们回去后也会在这方面发力,数字赋能这方面要努力缩小差距。”
  场地有了,服务到位了,运动也需要牵头人。浙江省创新探索建立的基层体育委员工作机制。目前,全省已构建县乡村三级体育委员组织体系,建立基层体育委员工作站1452个,聘任基层体育委员19516名。郑瑶提出,目标到2023年底,实现全省行政村(社区)基层体育委员全覆盖,到2025年,形成机制完善、治理有效、服务优化的基层体育委员工作体系。
  基层体育委员制度让来自同样有着良好群众体育基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局党组成员徐文强印象深刻,他说:“今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要点中有许多新的变化,要建群众身边的场地、办人民身边的活动。浙江的分享给了我很多启发,其实宁夏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也不错,人民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农民篮球,浙江的做法很有创新,体育委员、社区运动会等经验对宁夏体育的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有许多借鉴意义。”
  下一步,浙江将继续秉持敢拼敢闯、敢为人先的浙江精神,力争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样本,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贡献浙江力量,写出更多好故事。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