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浙里体培”数字化管服新模式全域推进

  2月17日,记者从浙江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数字化管服平台——浙里体培推广部署大会获悉,浙江正在全域推进“浙里体培”数字化管服新模式,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体育培训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浙江省8107家线下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实现百分百压减。其中,51.39%选择转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而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迫在眉睫。
  2021年12月30日,浙江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联合出台《浙江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下称《准入指引》)。对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开办资金、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场地设施、从业人员、培训内容等进行了严格规范。随后,杭州市上城区、宁波市镇海区承接了开发双减背景下数字化改革应用——“浙里体培”的试点任务。
  “浙里体培”是一个面向体育培训行业的一体化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筛选出符合从业要求的机构和人员,实现对机构、人员、办学场地、资金等全方位监管,进而规范行业发展,优化体育培训专业化服务供给。
  平台以资金监管为核心,所有体培机构都必须做到授课资金进入监管专户,一课一销。“对消费者来说,‘浙里体培一码通’二维码,将是安心消费的唯一收款码。”相关负责人介绍,二维码必须张贴在教培机构现场醒目位置,通过此码支付的培训款项会直接进入监管账户,每上完一节课才会把这节课的课时费释放给培训机构。一旦机构发生经营问题导致暴雷,没有消耗掉的课费还是待在监管账户里,可以安全返还给消费者。
  “该系统可以非常直观地掌握培训机构、教学点、教练员、开设资金等有效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帮助管理改进。”杭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可以获得最新最全的政策指导,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掌握官方真实透明的行业信息,获得高品质的体育培训服务。
  “机构白名单”与“教练员资格认证”制度,也为体培机构及教练员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保障。当前,“浙里体培”平台的体培机构教练员资格认证工作正稳步推进,已有1万余人登录系统,其中成功换证人员超过7500人。截至去年年底,杭州市在“浙里体培”平台共登记机构450家,审核率达到58%,认证教练员2516人。
  “‘双减’背景下,体育培训行业面临挑战,更充满机遇。”浙江省体育局经济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管行业,就是需要管安全。只有解决资金和安全两大行业痛点,才能促进体育培训行业健康发展。”
  会上,浙江省体育局还与22家合作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据了解,本次推广会是“浙里体培”全省推广活动的第一站,接下来将覆盖全省,用数字化促进体培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