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出炉

  2022年8月8日是我国第14个“全民健身日”,由浙江省体育局委托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与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2021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正式出炉。
  调查显示,浙江整体情况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浙江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不含学生)达到29.58%,相比于2020年增加了0.58%。这一关键指标数据表明浙江城乡居民健身习惯不断优化,健身活动参与程度处于全国前列。
  记者了解到,此次全民健身活动状况的调查覆盖全省48个县(市、区),根据每个县(市、区)常住人口数同比例确定各自有效样本数,针对20周岁及以上的人群(不含学生),共获取33768个有效样本,采集量是往年的三倍左右,大大增加了调查报告的权威性。调查旨在全面、准确、系统掌握全省城乡居民日常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强度以及体育指导、体育锻炼场所、体育消费水平和科学健身知识知晓度等情况。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这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凸显了我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喜人成绩,城乡居民更加重视体育锻炼,健身习惯不断优化,健身活动参与程度处于全国前列,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此次调研工作的牵头专家之一、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启迪教授告诉记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不含学生)是其中一项关键指标,“因为体育健身易受到运动喜好、经济条件和体育文化氛围等的影响,所以该组数据会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
  报告还显示,居民经常去的体育锻炼场所前两位为城乡健身步道和户外运动场地,比例分别为27.80%、25.20%。城乡居民平时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最多的运动项目健身走占比48.80%。相对而言,传统简单、且不易受场地限制的群众体育项目依然是居民的首选。此外报告也对体育信息、健身知识获取和健身指导情况进行了调查。值得注意的是,公益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居民日常锻炼指导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比例达到7.40%,超出专业教练指导的占比。
  据了解,下一步浙江各级体育部门将针对调查结果,深入实施体育强省战略,积极探索疫情常态化防控新形势下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新模式,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体育法》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持续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质量,不断丰富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面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